2016年5月21日 星期六

亂世奇緣

昆布勞(Coen Blaauwm) 與母親合影於1958

亂世奇緣

楊遠薰

              這是一個真實的亂離人生的故事,而結局是美麗的,正如唐人斐休的詩:「不是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朋友昆布勞(Coen Blaauw) 是個在美國華府長期為台灣的安全與福址打拼的荷蘭人,有一天告訴我一段關於他的父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各自流離的往事,聽起來頗覺不可思議,但又那麼生動、曲折與有趣。經他的同意,我將之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

1

              昆布勞的名字取自父親,父子兩人都叫昆(Coen),姓布勞(Blaauw)。若要區分的話,那麼父親就是大昆 (Coen Blaauw Senior),兒子就是小昆(Coen Blaauw Junior)
               大昆於 1920年出生在印尼的雅加達(Jakarta,其時稱Batavia),是家裡五個孩子的老么。其時,印尼猶屬荷蘭,大昆的父親是荷蘭政府在印尼的第二高階官員,全家住在雅加達的一所椰樹環繞的西式花園洋房裡。家裡除了僕傭外,還有廚子與司機。

印尼管家抱著襁褓中的大昆,攝於大昆在雅加達的故宅

                        大昆在印尼度過一個快樂的童年。六歲時,他的父親奉調到澳洲任外交官,全家乃遷到雪梨。

                        孰料在雪梨時,這位年逾不惑之齡的高階外交官竟與當地一位年輕女子談戀愛,愛到難分難捨的地步。荷蘭政府視此為醜聞,乃對布勞先生下最後通碟,要他自制,否則就被革職。

                       結果,布勞先生選擇離婚,也因此離開荷蘭政府的職位。離婚時,四個較大的孩子跟著媽媽,年紀最大的大昆跟著爸爸,從此展開他顛簸的成長歲月。
              布勞先生離婚後,不能適應失去一切的困境,過著潦倒的生活,也因此無法妥善照顧兒子。他們在澳洲生活幾數年後,就回歐洲。然後有一天,布勞先生把兒子送進法國的一家牧羊學校(Shepherd School),就離開了。
              於是,少年大昆隻身在法國學牧羊。1936 年,十六歲的他自牧羊學校畢業,幸運地在法國南部一個猶太人的農莊找到棲身之處。他工作得很認真,猶太雇主也很喜歡他,彼此相安無事地相處了兩年。
               時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敏感的猶太雇主已經察覺納粹德國的崛起,將對猶太人十分不利,因此有一天對大昆說,他對時局的發展很不樂觀,認為再在歐洲待下去,身家財產可能都保不住,因此決定要移民美國,問大昆願否同行?

二次大戰前在法國的猶太人農莊做工的大昆

                         大昆是個金髮碧眼的小伙子,心想自己又不是猶太人,當無此問題,乃決定留在歐洲。但是猶太雇主一走,他得另找工作。後來,英國一家貨輪公司雇他當水手,他便過起漂洋越海的船員生活。

              如此過了兩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戰事愈演愈烈。1941年冬,日軍突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對日宣戰。此全球烽火連天,海上亦無寧日。

                            1942天初夏,大昆隨貨輪自英國倫敦出發,預計到南美的阿根廷卸貨。不料貨輪航至加勒比海時,遭一艘潛水艇襲擊、炸沉。

               二十二歲的水手大昆在危急中逃生。他跳上一艘橡皮艇,在海上漂流十二天,竟然存活,還在一個小島著陸。

              他上岸後,問著路人,方知那小島名叫聖馬丁(St. Martin),亦是荷蘭屬地。於是,他找到市長,向市長報告自己的遭遇。市長視他如英雄,又見他長相端正,同屬荷蘭鄉親,便帶他回家,視他如子。大昆因此結束歷險,暫時在市長家作客。

              其時,日軍勢如破竹,陸續攻佔菲律賓、印尼與新加坡等地。英、美聯軍急欲阻擋日軍在南太平洋迅速擴充的勢力,乃計劃訓練一批荷蘭籍的戰鬥飛行員,自澳洲北部的達爾文(Darwin, Australia)啟航,轟炸過去屬於荷蘭的爪哇、蘇門答臘諸島。

                         但那其時荷蘭本土已被納粹佔領,募兵公司於是到荷蘭的海外屬地徵募人才。結果,這機會便落在大昆頭上。

                          大昆說,當時總部設在美國密西西比州的傑克遜 (Jackson, Mississippi) 的荷蘭美國飛行學校(Dutch American Flying School)的甄選人到聖馬丁島後,徵募到數位有志當轟炸機飛行員的青年。

             甄選人對這些青年說:「我假設你們每個人都有高中畢業?」這時,只有牧羊學校學歷的大昆保持緘默。結果,他被錄用了!不久,他和其他青年即被送到美國密西西比州傑克遜的霍金斯(Hawkins)空軍基地,接受戰鬥飛行員的訓練。

                         天資聰穎的大昆在美國適應得很好。他不僅順利地自飛行學校結業,成為駕駛B-25 Mitchell轟炸機美軍飛行員,並且獲得當地一位美國女孩的芳心,在傑克遜結了婚,成立了自己的家庭。

在美國密西西比州傑克遜的Hawkins 基地受訓時的大昆( 左一) 
                       1943,大昆自美軍飛行學校結業,奉派到澳洲北端的達爾文,開始駕駛B-25 Mitchell 轟炸機,轟炸當時在南太平洋諸島的日軍。由於能力強,他不久便被擢升為荷籍美軍飛行中隊的隊長。

1943年,擔任飛行中隊長的大昆(前中) 與隊友合影於澳洲達爾文的Batchelor 空軍基地
2

              大昆一生有三段婚姻,一共生了十一個孩子。他的第一任妻子是他在密西西比認識的美國姑娘。兩人生了兩個兒子。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昆欲返回荷蘭,美國妻子卻不願同行,兩人只好仳離。

              回到荷蘭後,大昆任職荷蘭航空公司(KLM Royal Dutch  Airlines) ,成為民航機的駕駛員。1946年,在生活安定後,他與一位荷蘭女子結婚。兩人在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市建立家庭,陸續生下三個女兒。

          1956年,經過十年的婚姻,他的第二任妻子很不幸地罹病去逝,留下三個稚齡的女孩,極需人照顧。這時,有人介紹小昆的媽媽洛絲 (Loes Vemer) 與他認識。

              洛絲整整小大昆十二歲,卻有著與大昆類似的童年際遇。她亦出生在印尼的一個富有的白人家庭,父親在萬隆(Bandung) 擁有熱帶栽培園(plantation),雇用許多當地的工人,種植橡膠。

              洛絲是家裡五個孩子的老二,童年時,家裡也有僕傭,全家在椰林婆娑的島國過著幸福安樂的莊園生活。

二次大戰前,Los Vemer 攝於印尼萬隆故宅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 1940年,日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凌厲攻勢佔領印尼諸島。Vemer 一家來不及逃離,便成了俘虜,被送到集中營。

                        當時,日本人在印尼設三百個集中營,所有被俘的白人都被送進集中營,男女分開,營外架設鐵絲網。 所以,八歲的樂絲與媽媽及兩個妹妹被送進女生營,最小的妹妹當時尚在襁褓中。爸爸與十歲的哥哥、六歲的弟弟被送進男生營,爸爸還每天被迫去當築鐵道的工人。

              在他們被關在集中營的五年歲月裡,樂絲從一個天真活潑的小女孩,長成一個婷婷玉立的懂事少女。她的母親教她讀書、識字,她也聽懂一些最基本的日語。每天一早,軍號一響,她們就得起床,在營房外排隊,然後報數:「ichi(1)ni(2) san(3), shi(4) ,go(5) ,roku(6)....

               集中營的日子十分晦暗。但樂絲畢竟只是個孩子。走過那段陰霾,她不願回首,以後也顯少再提。但她的母親就不那麼容易釋然。她是五個孩子的母親,其時夫離子散,生活驟變,日日得忍受日軍的吆喝,對她來說,是折磨,也是煎熬

              小昆說:「我長大後,有一次帶一位日本朋友回家。祖母一聽說他是日本人,立刻把頭別過去,一臉冷峻,顯然心頭還有尚未癒合的創傷。」

              終於,在1945年十一月的某一天,他們被集合通知:「你們解放了!」然後,軍人打開集中營的大門,要他們走出去。

              原來日本那時已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結束。但是他們亦沒有辦法回到原先的家園。因為印尼獨立軍隨即宣告印尼獨立,白人們得兩手空空地回歐洲去。
              1946年年初,Vemer一家一無所有地回到荷蘭,住在一個叫哈林 ( Harrlem)的小村莊,一切重頭開始。        
     
1947年,自印尼回荷蘭的Los與弟妹

                         樂絲在荷蘭讀完高中,開始外出謀生。她經人介紹,找到一個在英國當褓姆的工作。1950年夏,她買了一張機票,自荷蘭阿姆斯特丹前往英國倫敦。

                        當時搭飛機,空中小姐都會遞給每個乘客一張寫著機長與飛行組員名字的資訊表。她接過後,讀了一下,上面寫著「機長 Coen Blaauw,...」,便把它收下,放在皮包裡。後來也說不出原因,她一直保留著那張資訊表。

3

             大昆在荷蘭航空公司的飛行生涯十分順利。他在三十歲時,就已當上機長。爾後在長達三十多年的飛行生涯裡,他駕駛過D4D8 、波音727與波音747等多種飛機,最後以波音747機長的身分退休。

              他在失去第二任太太之後,嚴父兼慈母地照顧三個年幼的女兒。這時,對孩子很有愛心與耐性的洛絲適時走入他的心扉,彌補了他在心靈上與生活上的需要。

              像是前世姻緣,1957年,當洛絲聽到朋友介紹的對象叫昆布勞時,猛地想起自己在七年前第一次搭飛機自阿姆斯特丹市飛往倫敦,豈不正是昆布勞先生駕駛的飛機?她在她的櫥櫃裡找啊找地,居然找出了她當年持有的那張寫著機長Coen Blaauw的資訊表,都不禁莞爾一笑!

              就是這樣的奇緣,兩個擁有在椰樹林立的印尼度過快樂童年、爾後卻境遇迥異的人共同組了一個新的家庭。除了大昆原有的三個女兒外,他們的長子小昆在1958年出生。接著,小昆的弟弟妹妹又陸續出生,最後是一對雙胞胎。

1960年,布勞全家福。左一為小昆,後為大昆,抱著嬰兒的媽媽居右,中間三位較大的女孩是小昆的異母姐姐們,較小的是小昆的妹妹。

                           「所以,我們家一直都很熱鬧。」小昆笑著說:「我媽媽生了三個男孩三個女孩,加上爸爸原有的三個女兒,一共十一個人,住在阿姆斯特丹市的一棟大屋子裡。家裡始終都有孩子的笑叫聲,每個人都玩好幾種樂器,在家就可以開一個小型的演奏會。每一回想起童年,就覺得很溫馨,也很快樂。」

              小昆還有一項別人少有的成長經驗,那就是經常隨著當機長的爸爸遨遊世界各地。他說,荷蘭航空公司的員工福利非常好,眷屬搭飛機,只需付很少的錢。所以他爸爸常幫他買張機票,載著他到世界各國旅遊。

              「我唸大學時,很著迷日本的文物與雕刻,所以時常搭爸爸駕駛的飛機到日本。」他笑著說:「而且還坐頭等艙。」

大昆兒孫滿堂。 2015年,一家在荷蘭歡聚。穿西裝者為大昆,穿白襯衫者為小昆。

              1989年夏天,小昆自阿姆斯特丹大學法學院畢業的第二年,與朋友一起到美國度假時,因緣際會認識了FAPA(Formosan Associations for Public Affairs) 的一些人。此後,他基於熱情與正義,開始為FAPA工作,從事在美國國會為台灣的安全與福祉遊說的工作。

              他在美國華府的FAPA總部工作迄今,已邁入第二十七年。這期間,來自台北的Iris 因與他同工,而相知相惜,乃於2006年共締連理。台灣姑娘的Iris小他十二歲,如同他的媽媽小他爸爸十二歲一樣。
             
          「我有時想起我父母的人生,就覺得那真是一連串奇妙的組合。」小昆說:「當我的父親身葬大海、奄奄一息時,他絕不會料到日後會成為駕駛飛機遨翱天空的飛行員。當他孤苦伶仃地在法國牧羊時,絕不會料到日後會多子多孫,建立一個大而歡樂的家庭。」

                        
1989年,初到美國華府為FAPA工作的小昆(Coen Blaauw Jr.)
                     「所以只要不放棄,就有夢想與希望。」他繼續說:「當我為FAPA工作,有時看來像希臘神話裡那位推石頭上山的西西弗斯(Sisyphean)時,我和我的台灣朋友們都堅信只要不放棄,繼續努力,終會看到台灣成為一個獨立、民主與進步的國家。」

                      「那麼當我年老時,我回想起我的一生及與Iris的結合,也會覺得這真是一個奇妙的組合與美好的結果。」他笑道。(End)

2016年三月,小昆與太太Iris攝於荷蘭老家,背後是其祖先Gerrit Blaauw 的畫像。Gerrit Blaauw曾於1816-1824年擔任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市的市長。



 1: FAPA的全名為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中文譯名為「台灣人公共事務會,總部設於美國華府。

         註2: 西西弗斯(Sisyphean)係希臘神話中一位被懲罰推石頭上山的人。


1 則留言:

  1. 我從FAPA誕生就加入,這麽多年來和Coen一道做FAPA的工作,都不知道他的很傳奇家庭背景,我只知道Coen鋼琴彈得不錯,謝謝這篇文章
    謝慶鏘 敬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