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6日 星期五

台灣文化傳教士—林衡哲醫師 (下)


打著蔣渭水名言「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的領帶的林衡哲醫師,楊遠薰攝影

                        台灣文化傳教士—林衡哲醫師 ()

楊遠薰

就在這時,他也因為欣賞蕭泰然的作品,進一步發現兩人志趣相投、理念一致,因而成為莫逆之交。

蕭泰然長林衡哲一歲,生長在南台灣的基督教家庭暨音樂世家,畢業師大音樂系,主修鋼琴,婚後在愛妻鼓勵下,曾至日本東京武藏野音樂學院進修,返台後從事教學,並開始作曲。

在台灣時,他的幾首宗教歌曲如〈至好朋友是耶穌〉等,因為旋律優美,在教會裡逐漸廣為傳唱。1977年,蕭泰然因家中變故,帶著子女和父母到美國,隔年搬到南加州。他起初開一家禮品店,賴以維生。後因志趣不合,就在家教琴、作曲。

八十年代,蕭泰然寫的一些樂曲如〈夢幻的恆春小調〉、〈台灣組曲〉與一些歌謠如〈出外人〉、〈點心擔〉…等,已在台美人圈裡逐漸傳開,開始在各地區的台美人音樂會裡被演奏或演唱。

正在思考如何創造台灣新文化的林衡哲猶如伯樂,這時聽了蕭泰然的作品後,直覺地感到蕭老師將是台灣音樂界的千里馬!

林衡哲特別撰文稱讚蕭泰然的音樂旋律優美,且含有民謠的色彩,就像芬蘭的西貝流士 (Jean Sibelius)的〈芬蘭頌〉一樣,屬於西方浪漫派晚期的族樂派(Nationalist Music,又稱國民樂派)。而其曲調之浪漫又足以媲美俄國的拉赫曼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ff) ,所以蕭老師亦堪稱是「台灣的拉赫曼尼諾夫」。

林衡哲深具文才,下筆又快又好。當他決定提倡台灣文化之後,就屢趁工作之餘,振筆疾書,推出一篇篇有關南加州音樂活動的精彩報導或評論,字裏行間相當推崇「台灣的拉赫曼尼諾夫」蕭泰然。

八、九十年代是海外台灣人報業最興盛的年代,美國西岸先後有〈亞洲商報、〈美麗島週報〉和〈太平洋時報〉,發行全美各地的還有〈台灣公論報〉。林衡哲是個十分受人尊重的「台灣文化醫師」,言論超然,所寫的每篇文章皆一字不漏地刊登在台美人的媒體上,所以「台灣的拉赫曼尼諾夫」很快地成為蕭泰然的代名詞。

5

蕭泰然長得高大英俊,林衡哲短小敏銳,兩人外型不同,但個性卻常不謀而合。

兩人都性情溫和,平易近人,都是浪漫型的才子,也都是無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同時是愛妻俱樂部的會員,在長達半世紀的婚姻生活裡,皆沒傳出聳人聽聞的八卦或緋聞。

此外,蕭泰然因寫了一首〈出頭天進行曲〉,被國府列入黑名單。林衡哲則因出版了《江文也的生平與作品》等三本禁書,亦上了黑名單。兩人因此惺惺相惜。

但更重要的是兩人都醉心音樂,其中一個是創作者,另一個是欣賞者,既像伯樂識良駒,亦如伯牙結識鍾子期,兩人很快地成了知音的知己,一起從事各種提倡台灣文化的活動。

1983年,蕭泰然與許丕龍再度合辦一場超大型的「感恩節音樂會」後,林衡哲深覺這種音樂會值得年年舉辦,但必須成立一個聯合基金會,在幕後全力支持。

為此,林衡哲遊說南加州的企業家如吳西面、吳澧培…等及其他熱心鄉親共襄盛舉,終於在1985年成立「南加州台灣人聯合基金會(簡稱TUF) 」,由吳西面出任首屆會長。

有錢好辦事。林衡哲自1986年起,將「感恩節音樂會」擴大為「台灣文化之夜」,由他負責文化部分,請蕭泰然繼續主持音樂會。由於他們邀請到的講員與音樂家都是當代之選,許多同鄉慕名前來聆聽,因此屢次皆造成轟動。

此外,兩人還聯合舉辦一年一度的「台灣名家演奏系列」,如此連續舉辦了十年。每年夏天,他們還率團如南加州青少年管弦樂團或台灣文化訪問團,到全美各地巡迴演奏或演講,推波助長了台美人的黃金歲月。

然而,他們並不因此而自滿。相反地,彼此的內心都有更上一層樓的願望。

蕭泰然於1986年以四十八歲之齡,申請進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音樂學院,研習現代作曲。隔年夏天,他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加州大學的作曲碩士,令親友們都感到十分驕傲。

林衡哲於1988眾望所歸地榮膺第二屆TUF會長。他不久因為參與一項醫學會議,飛赴華府,晚上抽空到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聆賞台裔小提家林昭亮的演奏。

演奏會結束後,他到後台探望林昭亮,並問:「有沒有任何一首國人寫的小提琴協奏曲感動過你?」

林昭亮想一下,回說:「沒有。」

林衡哲十分感慨,然而在飛回加州的飛機上,他就有了好主意。

隔天,他去拜訪蕭泰然,說他要以TUF名義,給蕭老師一筆贊助金(Commission),請他為台灣人和林昭亮寫一首〈小提琴協奏曲〉。

蕭泰然欣然接受這項挑戰,爾後果真花了數個月的心血,終於完成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林衡哲接著以相同的方式,分別在1989年和1990年連續催生蕭泰然C調大提琴協奏曲〉和〈C小調鋼琴協奏曲〉。後者直到1992年才完成。

這是林衡哲擔任三年TUF會長最得意的成就。他一直希望將蕭泰然推上國際音樂舞台,但蕭老師必須要有大型的創作。於是他努力催生,終於產生這三部頗具國際水準的協奏曲。

然而如何將這三部協奏曲公諸於世?這就成了林衡哲心上的一件大事。要介紹新作品,必須舉辦世界首演。但在缺乏政府或財團的支持下,巧婦難為無米炊。

林醫師為此四處投石問路。幸好台灣人很熱情,後來經由聖地牙哥的范清亮、陳淑雲夫婦的牽引、TUF和南加州許多鄉親們的熱烈支持,蕭泰然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終於在1992年由名小提琴家林昭亮與聖地牙哥交響樂團聯合演出,在聖地牙哥圓滿地舉行了盛大的世界首演。

〈小提琴協奏曲〉成功推出後,泰然信心大增,隨後在讀了鄭兒玉牧師的〈台灣翠青〉與李敏勇的〈愛與希望〉兩篇感人至極的詩作後,決心為苦難的台灣寫一部氣勢磅薄的史詩。

孰料蕭老師才寫了兩頁,就在1993年聖誕夜前夕因大動脈血管瘤破裂,生命垂危,緊急入院。

隔日上午,林衡哲醫師接獲通知,連忙趕往醫院探訪,發現蕭泰然命在旦夕,卻無任何醫療保險,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他一方面幫蕭老師找到最好的手術外科醫師—橫山大夫,另方面連打數通電話,為蕭老師張羅數目可觀的醫療費,最後總算在關鍵時刻,將蕭泰然從死神掌中拉拔了回來。

走過死蔭幽谷的蕭泰然大病初癒後,靈感如泉湧,在1994年順利地完成他一生中最美好的一部作品〈1947年序曲〉。

據說林衡哲在聆賞此樂曲後驚呼:「這是一首足以媲美西貝流士的〈芬蘭頌〉和柴可夫斯基的〈1812年序曲〉的偉大作品!這首樂曲將會是蕭老師名流後世的最佳代表作!」

或許是否極泰來,蕭老師此後獲得多位貴人相助,順利推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三部大型創作。

1994年四月,經由加拿大溫哥華的林宗義教授和陳慧中的努力策劃,蕭老師的〈C小調鋼琴協奏曲〉由青年鋼琴家湯崇生與溫哥華交響樂團聯合在溫哥華舉行世界首演,一時佳評如潮。

1995年五月,再度經由范清亮、陳淑雲夫婦的引線,蕭泰然的〈C調大提琴協奏曲〉由青年大提琴手范雅志與聖地牙哥交響樂團聯合在聖地牙哥演出,成功地完成世界首演。

1995年六月,在女高音黃美星的努力奔走下,〈1947年序曲〉在北加州奧克蘭舉行世界首演,由奧克蘭青少年管弦樂團、女高音黃美星及灣區百人合唱團合力演出,獲得座無虛席的聽眾極其熱烈的迴響。當全場聽眾起立一再鼓掌,安可聲與喝采聲不絕於耳之際,身在其中的林衡哲醫師都感動得熱淚直流。

林衡哲說,長期以來,他一直想幫助蕭泰然由民族樂派的作曲家躍昇為國際級的音樂大師,這個夢想經過十年的努力,終於獲得實現!

6

九十年代,台灣逐漸民主化 ,黑名單亦漸獲解除。蕭泰然先於1995年回台,林衡哲繼於1997年應聘至花蓮門諾醫院服務。兩人各自在台灣發展出一片天。

蕭泰然不久成名於台灣樂壇。林衡哲醫師在門諾醫院擔任四年的小兒科主任後,轉任台南市政府文化局長,接著當行政院衛生署顧問,後來又在全台各大醫學院教授《醫學與人文》、《醫學與音樂》等課程,實現他春風化雨、引領青年學子思潮的美夢。

但最讓他念茲在茲的還是提倡台灣文化的使命。他曾立志要出版三百本好書,以代表台灣文化。在南加州時,他所經營的「台灣文庫」一共出版了四十二部書,所以回台後的隔年,他就在吳澧培、李華林、陳永興和張恆豪等人的支持,與陳秀麗、陳倫美等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成立「望春風出版社」,希望實現未竟之夢。

望春風出版社在1999年發行的第一本書,就是《蕭泰然的音樂世界》。至2011年止,一共發行六十部書和十張蕭泰然的CD

1999年,李遠哲夫婦() 、蕭泰然 (後排中)、林衡哲夫婦(右)與陳秀麗(前排中)合影於台北的《蕭泰然的音樂世界》新書發表會,林衡哲提供.

我很榮幸地在2003年與2006年蒙望春風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兩本書。因為出書與銷書的關係,我與林醫師夫婦往來較密切。後來又因為我婆婆住進三芝的安養中心,林醫師很善意地建議我們在淡水覓屋,並且熱心地帶我去看房,我們因此成了近鄰。

林醫師交遊廣闊,認識的人很多。與他一起吃餐飯,聽他提到的人與事大概可寫上半本書。難得的是他很惜情,儘管每天忙進忙出,都還會抽空去看我婆婆,也曾與她在三芝一起吃年夜飯。因此我婆婆直到後來,都還記得他,喊他Tetsu

2013年夏天,我到南加州,順道拜訪其時自台返美的林醫師夫婦。一見面,林醫師就興奮地對我說:妳今晚住這兒,我們一道去看蕭泰然。」

我不明所以,一時愣住。他身旁的維平連忙解釋說:「今天晚上在牧谷教會有一場慶祝蕭老師伉儷金婚的音樂會,我們一塊兒去。」

這確是難得的機會,連女高音陳麗蟬都專程自紐澤西飛來演唱。可是不巧蕭老師又在兩天前進了醫院,頗令大家擔心。

幸好吉人自有天相,就在音樂會預定開演的前一刻,主持人透過麥克風喊道:「向大家報告一個好消息!蕭老師已辦妥出院手續,現正出發到教會來!」一時,教堂響起一陣歡呼聲。

不久,在暗夜裡,身著白色西服的蕭泰然坐著輪椅,由夫人高仁慈女士陪伴著,面帶笑容地進入會堂,全場再度響起如雷般的掌聲。

大約一小時的音樂會隨即展開,陳麗蟬接連演唱了好幾首蕭老師寫的歌,其美好的歌聲響徹全教堂,曲畢餘音繞樑。

音樂會結束後,蕭老師伉儷合切一個大蛋糕,與眾人分享。此時託林醫師的福,我們得以和蕭老師伉儷合照。

2013年與蕭泰仁伉儷(前排)合影於牧谷教會,後排左起: 邵維平、林衡哲與楊遠薰,林衡哲提供

蕭老師雖然身體孱弱,但神情十分愉快。拍照時,我發覺他與林醫師都有一種相同的童騃的笑容,他並且會在拍照的剎那,像孩子般地做個調皮的手勢。這是我最後一次見到蕭泰然。

7

林衡哲醫師在2011年也生了一場病,望春風出版社就在他生病期間悄悄熄燈。這顯然不是他樂見的成果,卻也只能默默地接受。

他在出版業輝煌時期,如明星般地登上舞台;在出版業凋零時期,鞠躬謝幕。

幸好他生性積極、樂觀。林衡哲說,上帝關了他一扇門,又給他開啟了另一扇門。他在病癒之後,即回到他的初戀—寫作,每天到圖書館,孜孜不息地寫著,迄今已出版了四本書,可謂成績斐然。

此外,他也有了心靈上的新歡。他迷上奧地利十九世紀後期的音樂家馬勒(Gustav Mahler) 的音樂。他說,當他聽到小澤征爾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演奏馬勒的〈復活〉時,靈魂再度飛上天。所以此後他聽馬勒的音樂,寫馬勒、也談馬勒。

他花許多時間撰寫馬勒的生平、作品與愛情,前後出版了〈西方音樂巨人馬勒〉和〈我的時代已經來臨〉兩本厚厚的書。

但對我來說,他寫的另一本介紹台灣新生代音樂家的《台灣音樂之光》,感覺更親切。所以有一次我們一起吃飯時,他又在談馬勒,我問他是否已忘了舊愛(提倡台灣文化)

他說,提倡台灣文化是他畢生的使命,不會是舊愛。果然在2023年春,COVID-19疫情一紓緩,林醫師便迫不及待地假台北濟南教會,舉辦一系列「推動台灣文藝復興」的文化講座。我回台時,聽過一場由林逸民醫師主講的有關德國威瑪的事蹟,內容相當豐富。

2023年,林逸民醫師()與林衡哲醫師合影於台北濟南教會,楊遠薰攝影

2024年正月,由於台灣大選,許多朋友遠道回台,大家在台北歡喜相聚。我在幾個不同的場合分別見到范清亮、范淑雲、黃美星與林衡哲醫師…等等,想起大家都曾為幫助蕭泰然登上國際音樂舞臺而熱情地到處奔波、無怨無悔地出錢出力,就覺得台灣人還是很可愛。

離台前,阿加與我又邀林醫師一起聚餐。維平因為有事,留在加州。林醫師說她過兩天就會到台灣陪他,畢竟夫妻倆能白頭偕老,就是上帝美好的祝福。

他又說他喜歡住在台灣。因為在台灣,他能走路去買東西、吃飯,也能自己搭捷運與高鐵,到處趴趴走,生活不用靠別人。而且他在台灣有許多朋友和活動,自己也忙著寫作,日子過得很充實。

他強調:「人不管年紀都大,都要繼續動。不僅身子要動,腦子也要動,才會活得有意義。」

他也稱讚台灣的音樂廳和音樂水準,覺得都不亞於其他國家,高雄衛武營的設備尤其好。他說他有時會搭高鐵到高雄的衛武營,聽一場好的音樂會,覺得很享受。

林衡哲醫師與台北市交指揮殷巴爾(國際知名的馬勒權威)2019年合影於台北,林衡哲提供

然而他也坦言他當初回台欲打造台灣文化國」的願望並未實現。他說他僅撒了些種籽,所以要繼續當「台灣文化傳教士」,努力不懈。因為沒有偉大的文化,就沒有偉大的國家

望著他神采奕奕地談話,我覺得他依舊是我所熟悉的林醫師,一個意志力堅強的理想主義者,一個永不被擊倒的文化鬥士。

那晚原以為道了再見,沒想到隔天又接到他的電話與簡訊,囑我莫忘為《東方浪漫派音樂大師蕭泰然》寫書評。

回美國後,我仔細讀了這本書,覺得蕭泰然固是台灣人音樂家,但更是第一代「台美人」音樂家,而林衡哲醫師則是倡導台美文化的先驅。

他們在八、九十年代在南加州轟轟烈烈地舉辦各種活動,提倡台灣文化,栽培出很多優秀的台美青年音樂家,正為今日的台美文化播下種子。將來,台美文化在美國繁茂生根,林衡哲與蕭泰然皆為功不可沒的台美文化的導師。

如今,林衡哲以傳教士的精神,繼續在台灣推廣台灣文化。願神保守,讓更多台灣年輕世代能追隨他的腳步,共同打造出美麗優雅的「台灣文化國」。(En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