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0日 星期四

紐約針織企業家廖國仲的故事(上)

廖國仲伉儷於2001年攝於紐約法拉盛街頭

善事一牛車()

- 紐約針織企業家廖國仲的故事

楊遠薰
1968年,廖國仲辭掉在台灣的教書工作,隻身抵達美國紐約,向一個未知的命運敲門。當時,他的朋友即將在法拉盛開一家日本食品店,請他去幫忙。

「命運的安排有時很奇妙,」廖國仲說:「我到美國後的第一份工作是賣魚。但憑著刻苦、勤勞與誠實的農家本性,我在美國打拼多年,竟也有自己意想不到的成果。」

來自雲林西螺的廖國仲後來成為紐約的針織企業家與社區公益的熱心者。他在退休前,曾在法拉盛擁有一大片針織廠,在曼哈坦有一個高檔的陳列室。他擁有自己的品牌,定期在Vogue時裝雜誌刊登廣告,並在在紐約高級百貨公司 Saks Fifth Avenue 銷售價昂的針織衣。
一個六月天,廖國仲在紐約法拉盛的總公司裡娓娓道出他奇妙的人生歷程。

鄉間的美術老師

廖國仲本名廖清讚,生長在雲林縣西螺鎮外的埔心里,家裡務農。自小喜歡讀書、繪畫,初中畢後,順利考上台南師範學校。畢業後,他被分發到雲林縣崙背鄉的崙背國小當美術老師。

由於年輕、熱情,他常帶學生畫圖、演戲、從事各種有創意的活動,因此在地方很受學生與家長們的愛戴。他說,他在崙背教書時很快樂,一待就是九年,也在那裡結婚,有一個相知相愛的太太,如果不是後來發生變故,他很可能在鄉間當一輩子的老師。

但天有不測風雲,有一天,體弱的妻子突因心臟病過世,讓他傷心至極。為避免睹物思情,他離開崙背,到台北另拓人生。

到台北後,他白天教小學,晚上到中國文化學院唸大學。有一次,他到宜蘭,遇到一位會算八字的朋友,建議他改名,以便此後否極泰來。他於是改名為廖國仲。

 後來,他經人介紹,和現在的太太貴卿結婚,共組家庭。同時,他通過中學教師資格檢定及格,在稻江家職教書,並在一家廣告公司兼職。他說,當時有個機會出國, 為了籌措旅費,他曾兼了五個差事。但是日子過得再忙,他都會抽空去探望一位他所尊敬的人-彭明敏教授。

廖國仲本身不從事政治,但他到台北後,經常與西螺同鄉林中禮、林水泉和程萬行等人在一起。其中,程萬行是彭明敏教授在台大政治系的學生。1964年,曾為台灣駐聯合國顧問團代表暨國際太空法專家的台大教授彭明敏因與其學生魏廷朝、謝聰敏共同發表「台灣自救宣言」而被捕。他在獄中服刑十四個月後,假釋出獄,軟禁在家。

廖 國仲經由程萬行,知悉彭明敏教授的種種,對彭教授尊敬有加。他認為彭教授為台灣的前途犧牲,有良知的台灣人應讓彭教授覺得受難有價值,於是經常帶著水果去探訪。當年,彭宅四周皆有警探,來訪的人進出皆受盤問,即將出國的廖國仲竟敢到三番兩次到彭宅探視,確實需要相當勇氣。但他覺得向一個有風骨、有理想的人致敬是應該的。

繫上圍裙殺活魚

1968年冬,廖國仲抵達紐約的法拉盛後,發現法蘭克林街有一家「Asian Mart」的日本雜貨店,但那雜貨店只賣乾貨不賣魚。因為日本人愛吃魚,所以廖國仲就在「Asian Mart」旁邊開了一家魚店,專賣鮮魚。

不久,他的朋友黃石定和蔡仁泰在緬街(Main)和仙佛街(Sanford)的轉角處合開了一家較具規模的「大道」日本食品行,找廖國仲掌管魚市部。於是,廖國仲關了自己的魚店,到「大道」工作。

當時,黃石定每天清晨三、四點鐘即到曼哈坦最南端的富爾頓(Fulton)魚市場進貨。廖國仲則是一早進了店,立刻繫上圍裙,開始殺活魚,切「殺西米(Sashimi)」。如此一做三年四個月。

這段期間,他取得在美國的居住權,立刻接妻兒來美。廖太太貴卿有一手精巧的手藝,無論裁縫、刺繡或針織,一學即會。所以她到法拉盛不久,便到當時一位許太太開的針織廠織衣,貼補家計。

夫妻倆就這麼胼手胝足地辛勤工作,期待能存錢、買屋,在美國有個立足之地。這時,有個朋友自台灣寄些毛衣樣品來,問廖國仲能否在紐約找到市場?廖太太因為孩子小,覺得若在家工作,便能兼顧孩子,於是鼓勵丈夫去碰運氣。

踏入紐約時裝界

廖國仲在紐約成衣界裡毫無人脈,不知該從何著手,只好打開電話簿,逐一打電話,找服飾商。一旦有面談的機會,他立刻帶著樣品前往。

幾次面談後,他發現這種價碼不高也不低的成衣很難銷售。於是,有人建議他走高級女裝的路線。問題是市場在哪?

經 過一連串碰壁,廖國仲並不氣餒,繼續尋找機會。他説,他走在曼哈坦的林蔭大道,眼見高級名品店林立,心想這就是美國的時裝中心與時尚學校之所在,問題上他如何找上接觸點?

他因此不斷祈禱幸運之神能為他開啟一扇門。就這樣,有一天,他到五十七街的一家服飾店裡面談。店主拿出兩件布裁的女裝,對他說,「這兩個款式在我們店裡賣得最好,不知你們能否織出如此款式的針織衣來?」

這 是個非常難得的機會,廖國仲立刻帶著這兩件洋裝回家,與太太商量。廖太太對著這兩件洋裝看了又看,心裡不斷盤算什麼地方該織多少針,多少行?什麼地方該收?什麼地方處該 ?如此著實費了一番功夫,幾天後,她果真織出兩件和布裁的洋裝一模一樣的針織衣來。

廖國仲立刻拿去交貨。店主看了樣品,非常滿意。結果,這兩種款式的針織衣在店裡陳列之後,銷路竟是出奇地好。

僅這兩種款式,訂單源源而入,不僅為服飾店主帶來豐厚的利潤,也為廖家帶來在美國立足的生機。他們開始購買機器,聘請了三、四十名員工,由廖太太教授,然後在自家地下室織造起來。

廖太太說,他們有很好的員工。有些太太移民美國後,居家無事,就到他們的工廠打工,經過教導,不久就成巧手。廖太太對品質的要求很高。她說,她用一種高級的混紡毛線,織出來的質感很好。後來,這種毛線的成本增高,他們曾到台灣和日本等地尋找類似的毛線,就是無法取代,於是不惜成本,繼續維持良好的品質。

就這樣,他們本著「品質好、交貨準時」兩大原則,針織廠的業務越做越好。

廖國仲說,他們賣的是高級女裝,每件洋裝都得熨過、掛在衣架上,才能出貨。他 接著說起一個故事,道出他當初創業時的辛苦。

他說,他從前在崙背教書時,有個學生是當時雲林縣議長的妹妹,後來結了婚到美國,和他取得聯繫。他在「大道」食品行工作時,學生開車越州來看他。見了面,學生感慨地說:「老師好辛苦,到了美國,竟整天在殺魚!」

他們開了針織廠後,學生再來看他,見老師事業有成, 非常高興。當晚,老師請學生全家吃飯,飯後聊天到半夜。待客人回房休息後,因為隔天要交貨,廖國仲立刻到地下室熨衣服。那夜,他一直熨衣到天亮。,客人隔晨起床後,發現老師前一晚為了陪他們,整夜都趕工,這才知道移民者的創業絕非「辛苦」兩字所能形容。(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