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8日 星期二

餐飲企業家李正三的故事(上)

李正三近影

知恩與惜福() 

228受難家屬李正三的故事-

        楊遠薰
            李正三的童年不僅貧困,還有「二二八」的陰影。他的父親李鹿因涉及二二八事件逃亡七年,不僅自身顛沛流離,家人跟著吃苦受難,連孩子們的教育、婚姻與人生都受到影響。
             「數十年來,」李正三說:「我一直想掙脫那陰暗的環境,因此對二二八事件採取不去想也不願提的態度。」

             直到1996年的年初,他回台探視老邁的父親,與父親隔著三夾板分房而睡,半夜裡聽著父親的鼾聲,想起童年的際遇,一時百感交集,淚水直流,因此下床寫下《童年的回憶- 家父參加二二八》一文。數日後,他到台北新公園參加「二二八紀念大會」,將這篇文章的影本傳給其他受難者家屬,才首次將這段悲慘的遭遇公開

              如今的李正三美國經營餐飲事業有成,在紐約台灣人社區亦深受敬重。他覺得自己能從一個一貧如洗的鄉下孩子到今日在美國的一點成就,得感激幾個貴人在他不同的人生階段對他的提攜。然回顧過去曲折的人生,他仍十分感傷,感傷在國民黨威權統治的年代,許多人如他與他的家人般地遭受難言的冤屈與迫害。也因此,他迫切期待台灣繼續翻轉,成為一個有公平與正義的自由民主國家。

二二八的悲慘回憶

                   李正三是台南學甲人,父親李鹿原本在學甲的廟口經營西藥房。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因為美軍密集轟炸台南,李鹿便關了西藥房,帶全家到偏僻的七塊厝疏散。他在鄉間耕作兩年多,很想做點生意,便在宗親建議下,買了幾部木製的織布機及一些梭子回來,準備開一間小型的織布廠。

                    1947年三月三日或四日,李鹿向家人說,他要到台南買棉紗,結果一去,數年未歸,行蹤成謎。 

                   身為獨子的李正三成年後不斷地探究,方知當時發生的一些經過。原來那時二二八事件剛發生,李鹿和同村一位曾經被日本人徵調到中國當通譯的李明珠一起開了一部裝有馬達的三輪車(力阿卡),到嘉義探聽消息。在嘉義時,他們遇到一位曾參加中共兩萬五千里長征的張志忠。

                   張志忠請他們留下幫忙。李明珠說他有事要先回去,留下李鹿一人隨張志忠到朴子一家旅社過夜。到了旅社後,李鹿發現另有一隊曾被日本人徵調到南洋當兵的武裝青年已在那裡。

                    第二天清早,張志忠請李鹿帶路,和這些武裝青年分乘四、五輛卡車,從嘉義經鹽水、學甲、蕭瓏糖廠、佳里北門區衙署、麻豆庄役場、總爺糖廠、下營鄉公所,最後到新營的台南縣政府。他們一路劫持金庫與槍械,搶到一些錢財及幾十枝生銹的長槍。

                    李鹿因為在第一部卡車上,行經學甲時,被人認出。他聽到有人喊:「李鹿在車上」,知道身份已暴 露,所以國民黨的軍隊一到,就機警地逃走。往後七年,他的家人便生活在愁雲慘霧中。

                    事情發生那年,李正三甫滿八歲,家裡除母親外,有一個大姐和兩個妹妹,還有一個七十五歲的祖母。父親失蹤後,一家六口全靠母親維持家計。他的母親是個不識字的童養媳,除耕種一點薄田外,還外出幫傭,藉以貼補家計。儘管如此,家中還常有斷炊虞,需舉債度日。

                    李正三在《童年的回憶》一文中敘述說:「當時家裡難有白米飯下鍋,衣褲也只穿一件,沒有所謂的內外衣 或內外褲之分,而且補補縫縫,只要乾淨就可以。上小學時大都打赤腳,念中學時一雙布鞋穿了很久,有時大姆指把鞋頭戮破了,也用粗線縫起來再穿。」

                    除了貧窮外,他們還得忍受情治單位的騷擾。警察經常三更半夜到家裡肆意搜索,用手電筒照遍屋裡的每一個地方,包括牆角、櫥櫃、甚至床下,還翻箱倒篋,任意拿走東西,並且把孩子們從床上拖到門外,厲聲問:「你爸爸有沒回來?」

                   兩年半後,亦即1949 十一月,他媽媽生了三妹,不久即被警察帶走,罪名是「知匪不報」。因為警察判斷他父親一定回過家,媽媽才懷孕。

                   李正三那年才十歲,獨自帶著外祖母做的飯菜,搭興南客運車到佳里衙署探監。看到媽媽被關在牢裡,他非常心酸,不禁嚎啕大哭,但因為無力繳新台幣兩百元的保釋金,只得讓母親再被關。這期間,剛出生的三妹沒奶吃,他和大姐便將糕餅打碎,沖開水餵她。提起這段心酸往事,李正三說他永生難忘。

                   他又說,他父親很有正義感,卻一生為了正義付出龐大的代價。李鹿二十七歲時,參加「農民組合」,捐款給「赤色救援會」,入獄四年,他三十七歲時,因為涉及二二八事件,逃亡七年。逃 亡期間,靠磨刀為生,到處流浪。

                   當時因二二八事件逃亡的人,有的走投無路,接受台共的接濟;有的被台共吸收,變成共產黨員。父親熟識的人如張志 忠、季雲、李明珠、李媽兜和蔡孝乾等人都先後被捕。除蔡孝乾歸案外,其餘的人皆以匪諜的罪名被槍斃。

                   李鹿逃亡七年,最後出面自首。由於自首時需寫自白書,如有隱瞞被發現後仍會遭槍斃。所以李鹿只好將逃亡的行蹤一五一十地供出,結果連累到曾經幫助他的人,有兩個朋友因此坐牢五年。所以李正三說,他父親在自首後遭人冷眼,而情治人員依舊尾隨,實在很悲哀。

努力向上,改變命運

                    在這情況下,孩子們的求學都面臨很大的挑戰。他的大姐與大妹成績都很好,卻因家裡無力讓她們升學,而在小學畢業後就去學裁縫,幫人做衣服,以貼補家計。

                    李正三本人也無意升學,小學四年級時唸放牛班。導師陸遜覺得他的資質很好,若不栽培,實在可惜,於是到他家造訪,極力勸他母親讓家中惟一的男孩升學。就這樣,李正三轉到升學班去,從此改變他的命運。因此李正三說, 陸遜老師是他生命中第一個貴人。

                 小學畢業後,李正三考上北門初中。初中畢業後,他考上台南師範學校。當時的師範學校係公費,畢業後又可以當老師,因此成為台灣南部許多學生爭相報考的明星學校。

                    李正三說,他考上台南師範後,每天穿著繡有「南師」的校服,自己覺得很光彩,心裡暗自希望將 來結婚的對象,也是個師範畢業生。

                    自台南師範畢業後,李正三被分發到高雄左營明德國小教書。當時學校的人事室要老師們三人一組聯保,所以他得找其他兩位老師作保。可是當其他同事知道他是二二八涉案人的家屬後,竟沒人要和他聯保。這件事帶給他很大的打擊,讓他覺得父親的參與二二八,像一道抹不滅的陰影,永遠追隨著他。

                   他在高雄教書時,一邊刻苦自習,終於在兩年後考上師大歷史系,再度享有公費生的待遇。李正三說,當年無論讀師範學校或師範大學,教官都極力拉攏學生,勸他們加入國民黨。但這種情況不曾發生在他身上,他明白這是父親參加二二八事件的緣故,心裡則希望自己也入黨,以便和主流社會一致。

                    終於在師大快畢業時,他經由朋友的介紹,加入國民黨。他說,幸好入了黨,否則以後根本無法出國。

                   師大畢業後,他到高雄鼓山國中教一年書,也在這段期間結婚,然後去服兵役。服役期間,有一天,他接到師大助教王啟宗的信,要他退役後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向郭廷以所長報到。

                   原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其時和美國匹茲堡大學合作, 正進行一項「比較中國和德國現代化」的研究計劃,需人從事「晚清社會群眾運動」的研究。當時的郭廷以所長兼任師大文學院院長,便在師大歷史系裡挑選成績優秀的畢業生擔任,如此找到李正三。

                  李正三接到信後,喜出望外,深覺自己毫無人脈與背景,居然能到全國最高的學術研究機構從事研究,這機會真是可遇不可求。也因此,他特別感激郭廷以所長的提拔,稱他是他生命中的第二個貴人。

                   在他們的研究計劃裡,社會群眾運動分偶發事件(Incident)、案件(Case)與運動(Movement 三類,依參與人數的多寡、時間發展的長短、與運動規模的大小歸類。李正三在中央研究院代史所的工作就是與其他五位同事共同研讀四十八大冊的「大清歷朝實錄」, 從中找出自嘉慶元年至宣統三年間發生的所有變亂,然後依社會群眾運動的準則加以歸類。

                  他和主持這項研究計劃的美國匹茲堡大學楊慶坤教授共事一陣子後, 楊教授幫他申請到匹茲堡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的全額獎學金,使他得以赴美深造。這是他人生的另一個重大轉捩點,因此他稱楊慶坤教授為他生命中的第三個貴人。

                 獲得美國匹茲堡大學的入學准可與獎學金證明後,李正三立刻申請出國,但遲遲不見核准,他知道這又是那個尾大不掉的「二二八惡魔」在作怪,只好到處拜託位高權重的人幫忙。

                 他的父親帶他去見谷正文先生,可是谷老先生反叫他不要出國。他去找中央研究院的王世杰院長寫保證書,王院長不在,代理總幹事李亦園問他如何證明他是個愛國的青年?

                他掏出國民黨的黨證,李先生看了後,為他寫了一封「忠黨愛國」的保證書。然後,出國手續被核准,他也因此得以在1968年出國留學。

成立克勤克儉的小家庭

                 值得慶幸的是,他的婚姻並沒有受到二二八事件的影響。認識阿雪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一件事。他們的頭次 約會,彷如台灣六十年代愛情小說的描述。

                李正三說,由於李家三代單傳,大學將畢業時,家人就希望他成家生子、傳宗接代。這時,有個朋友介紹高雄女師畢業的張阿雪給他。他看了照片,覺得女孩模樣清秀可愛,同樣出身農家,又是個師範畢業生,便砰然心動,開始認真地寫信給對方。

                 兩人通信半年多,終於利用師大畢業旅行南下高雄時,約好第一次見面。因為怕認錯人,兩人約定見面時要穿什麼樣的衣服,男的手裡還要拿一份報紙做記號。

                 就這樣,他們在高雄火車站見面,然後一起去看電影。真是天賜良緣,電影看到一半,忽然發生地震。 女孩一驚,牽著男的手立刻往外跑。這一牽,就牽出戀情來。一年後,他們結了婚。

結婚五十年後的李正三伉儷合影
                                       婚後,李正三去當兵,阿雪留在高雄教書,住在李正三的姐姐家。她懷了孕,將臨盆之際,寫了封信,告訴在軍中服役的丈夫:「孩子要出生了。」然後貼上郵票,等鎮痛開始,由大姑送她前往醫院的途中,把信投到郵筒裡。李正三接到信後,向部隊請假,然後回家看她和剛出世的兒子。

                     她第二次生產時,李正三同樣缺席。那時,他在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工作,房租很貴,只賃個小房間居住。阿雪仍在高雄教書,兩人南北相隔,因為長途電話費很貴,彼此仍靠信箋寄相思。

                     同樣在將近臨盆時,阿雪寫好信,在鎮痛開始後、前往醫院生產的途中,把信投到郵筒裡。等李正三接到信後,向工作單位請假,再回家看她和新生的嬰兒。說到此,阿雪笑著說,在保守的六十年代,生產時丈夫不在身邊,產房的護士都拿異樣的眼光看她,當她是未婚生子呢。

                       然後,李正三到美國留學。阿雪就帶著兩個稚齡的兒子搬到李正三父母住的台東,與公婆同住,由婆婆幫忙帶孩子,她繼續教書,一家省吃儉用,所有的寄望都放在太平洋另一端的李正三身上。(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