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躍上太平洋
楊遠薰
何以中國對台灣志在必得?何以美艦一再穿越台灣海峽?
《Red Star
over the Pacific(紅星躍上太平洋)》一書作者吉原恆淑
(Toshi Yoshihara) 於1月23日在華府「全球台灣研究中心 (GTI)」發表談話,特別就上述議題作一番精闢的闡述。
吉原教授曾長期執教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現為美國戰略暨預算評估中心
(CSBA)資深研究員。他與Dr. James Holmes合著的《紅星躍上太平洋》被評為2017年最佳國際關係書。如今該書再版,他在 GTI 接受該中心執行主任Russell Hsao的專訪,分別就海權論的源起、太平洋的局勢及中國海軍的崛起、擴展與影響, 一一作詳盡的論述。
《紅星躍上太平洋》作者吉原恆淑在GTI發表談話,楊遠薰攝影
吉原教授開宗明義說,中國有一個夢。這個夢在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屢次的公開談話中一再被提及,那就是中國夢想在21世紀中期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稱霸全球。
要實現這個夢,中國積極實踐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的海權論。馬漢是美國十九世紀一位卓越的海事專家。他寫的《海權對歷史的影響》等四部書皆成為英、法、德、日等國軍事學校師生必須研讀的教科書。這四個國家奉他的理論為圭臬,結果都發展成雄霸一方的世界超級強國。
馬漢的著作主要在說要富國強兵,必須發展海軍。因為陸軍在任何世界性的戰爭中,最終都受制於海上的封鎖。一個國家若擁有強大的艦隊,平時能保障商船的往來與貿易的自由,藉此發展國家的經濟;戰時則可作為進攻、防禦與軍需補給的基地。
美國的羅斯福總統 (Theodore
Roosevelt)在二十世紀初建立了一支擁有16艘最先進戰艇的「大白艦隊(Great
White Fleet)」,環球巡弋。爾後,美國控制了全球海域迄今,印證了馬漢理論的正確。
2019年1月24日駛越台灣海峽的美國戰艦麥康貝爾號 (USS McCampbell)
(圖擷自自由電子報)
中國在毛澤東時代,是個發展陸權的國家,但自鄧小平改革開放以後,政策大轉彎。轉為全力發展海洋經濟。
在新政策推動下,中國的商業與人民一窩蜂地湧向沿海地區。不出數年,中國的經濟便逐漸集中在沿海三大地區:一為以天津、大連為中心的渤海灣經濟圈,二為以上海、南京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圈,三為以廣州、深圳、香港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經濟圈。此後,一艘艘商船載滿中國製造的貨品,絡繹不絕地駛向西方的世界。
與此同時,吉原教授繼續說,中國出現了許多馬漢,致力實踐馬漢的海權論。他們極力發展海軍的裝備,研習製造各種等級的戰艦、不同功能的飛彈、導彈及各式各樣的軍事武器。
然後自本世紀初,中國開始向全球昭示,他們已有能力製造各種現代軍艦與軍備。隨著052D型旅洋導彈驅逐艦、054A型護衛艦、056輕型巡防艦…及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的陸續服役,中共開始揚言在20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PLA)的軍力將淩駕美、蘇,躍為世界第一。
中共在軍事上的快速崛起,令鄰國感到不安。在東海,中國與日本爭奪海域控制權,日本將釣魚島列為國有。在南海,中國與越南對峙,將菲律賓驅逐出黃岩島。在台灣海峽,
中國一再挑起緊張,美艦因此數度穿越台灣海峽。
吉原恆淑在GTI發表談話,楊遠薰攝影。
台灣一直是美國與中國關係中最敏感的一個議題。Dr.
Yoshihara說,長期以來,中國以主權完整、民族情感、國家尊嚴等理由,信誓旦旦欲統一台灣,實則背後的戰略、軍事、政治與經濟等因素,更是中國非拿下台灣不可的主因。
美國自冷戰(Cold
War)時期開始,為防堵共產集團勢力延伸,在太平洋建立了四道島鏈。第一道即自日本群島南下琉球群島,經台灣,延伸至菲律賓與馬來西亞,而台灣正好座落在這第一島鏈的正中央,戰略地位令人矚目。
中國長期覬覦台灣,更迫切希望勢力伸入太平洋。因此就軍事與戰略來說,拿下台灣,第一島鏈被突破,中國的艦隊可長驅直入太平洋。拿下台灣,琉球群島與呂宋群島被孤立,中國就可迫使美國的勢力退至關島的第二島鏈防線。
就經濟因素來說,台灣位於中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的中央,台灣的高雄距山東半島的尖端及海南島的南端,皆成相等距離。若拿下台灣,中國的渤海灣經濟圈、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台灣及珠江三角洲經濟圈皆連成一體,其龐大的經濟力將使紅星躍上、甚至遍佈太平洋,其時就越接近中共實現中國夢的時刻。
本圖摘自《紅星躍上太平洋》一書
吉原教授的談話甫告一段落,與會的聽眾便紛紛舉手發問。有人問:美國與中國對抗,除了軍事與商業利益外,是否還有其他的價值因素?也有人問:中國是否將如其所言,在2049年超越美國,稱霸全球?
吉原教授答,美國圍堵中共勢力的延伸,正是民主與集權兩種迥然不同價值的對抗。美國以自由、民主立國,人民堅信自由、民主的基本價值不渝。台灣是美國自由、民主的的夥伴,站在對抗共產極權的前哨站,美國與其人民基於共同的價值,必然會支持台灣。
美國在國際間長期履行各種任務,與全球實踐自由民主的國家締結盟邦,其許多盟邦都是科技進步、國力雄厚的國家。反觀中國,僅有少數自身都有許多困難的小國朋友。因此縱使中國的軍事擴張令人憂慮,就全球是一個國際社會而言,中國難以媲美美國。
GTI 執行主任Russell Hsao (左)與Dr. Toshi Yoshihara (右),楊遠薰攝影。
Dr. Yoshihara與《紅星躍上太平洋》另一作者Dr. James Holmes 皆為塔夫脫大學(Tufts)弗雷契爾(Fletcher)法律與外交學院的博士。他23日在全球台灣研究中心的演講會高朋滿座,為GTI
2019年的活動再創亮點。 (End)
Dr. Yoshihara在GTI為”Red Star over the Pacific “一書簽名
******
註解:
吉原教授1月23日在GTI演講時,從頭到尾都說他的書叫《Red Star over the Pacific》,沒提他的中文譯本書名。事實上,照耀的英文是「shine」,與「over」的意思不太一樣。吉原在演講裡沒提「shine」字,他的書的內容也不講「照耀」,所以我覺得將《Red Star over the Pacific》譯成《紅星躍上太平洋》,比較合宜。
******
註解:
有讀者問: 有些中文媒體將 Dr.Toshi Yoshihara 的漢字名字寫為吉原俊井,有些則寫為吉原恆淑,究竟哪一個對?還有, 《Red Star over the Pacific》的中文譯本的書名為《紅星照耀太平洋》,究竟是「躍上」,還是「照耀」?何者比較適當?
作者答:「吉原恆淑」 是Dr.Toshi
Yoshihara 於 1月23日在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為購書的聽眾簽名時,一筆一劃寫下的名字。若他還有其他的名字,容我以後有機會,再向他請教。
Thank you for coming to GTI! Cordially, 吉原恆淑 |
吉原教授1月23日在GTI演講時,從頭到尾都說他的書叫《Red Star over the Pacific》,沒提他的中文譯本書名。事實上,照耀的英文是「shine」,與「over」的意思不太一樣。吉原在演講裡沒提「shine」字,他的書的內容也不講「照耀」,所以我覺得將《Red Star over the Pacific》譯成《紅星躍上太平洋》,比較合宜。
有些中文媒體稱Toshi Yoshihara 為 吉原俊井,將他的書 ”Red Star over the Pacific’ 譯為「紅星照耀太平洋」。何者正確?
回覆刪除Eunice Lin, Canada
1)「吉原恆淑」 是Dr.Toshi Yoshihara於 1月23日在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為購書的聽眾簽名時,一筆一劃寫下的名字。至於出現在其他中文媒體的「吉原俊井」的名字何來?尚待考查。我若有機會,再向Dr.Toshi Yoshihara 本人請教。
回覆刪除2) 照耀的英文是「shine」,與「over」的意思不太一樣。吉原教授1月23日在GTI的演講,始終都說他的著作叫《Red Star over the Pacific》,從頭到尾都沒提過一個「shine」字,所以我認為《Red Star over the Pacific》翻譯成《紅星躍上太平洋》,比較合宜。
很高興看到吉原恆淑自己簽名於其着書。是!中國人翻譯的書名澎風了一些。看台湾中時報及其他報紙卻用吉原俊井,真奇怪!
回覆刪除吉原在彼得納瓦羅的Death by China 記錄片上出現数次談其理論,他很有名氣。
感謝分享!
Eunice, Canada
楊女士您好,冒昧留言於此。敝姓張,是貓頭鷹出版社的編輯,由於敝社作者新書中預計使用幾張照片:彭光理、韋傑理、昆布勞等。照片都是出自您的文章,因此想詢問您是否可能授權呢?我的信箱是juifang_chang@hmg.com.tw。期待您的訊息。謝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