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1日 星期一

林哲夫教授的故事(下)

林哲夫教授,楊遠薰攝影

愛與非暴力運動的推手

—林哲夫教授的故事()

 楊遠薰

非暴力運動的推手

一進入九十年代,林哲夫關注的領域又邁向一個新境界。

 1990年二月,經台獨聯盟張燦鍙主席的介紹,林哲夫飛到美國波士頓,參加在哈佛大學舉辦的「非暴力制裁(Non-Violence Sanction) 國際會議」。

 這項會議由斐聲國際的非暴力運動大師吉恩夏普博士(Dr. Gene Sharp)親自主持。吉恩夏普是畢業英國牛津大學的社會學博士,應聘到美國哈佛大學,創立愛因斯坦研究所,並擔任所長迄今。他的論著影響深遠,其中尤以《非暴力行動政治學》與《從獨裁到民主》兩書最為人所知。

 

Dr. Gene Sharp,照片取自網路公共財

他在《非暴力行動政治學》一書裡,詳細闡述一百九十八種「公民防衛術(Civilian-Based Defense,簡稱CBD)」,教導手無寸鐵的民眾如何以非暴力模式對抗強而有力的獨裁政權。結果波羅的海三小國、烏克蘭、塞爾維亞與緬甸等國家紛紛在八、九十年代應用他的公民防衛術,竟使國家獨立或獨裁者讓步,他也因此成為非暴力運動的泰斗。

 出身弱勢的林哲夫向來感嘆赤手空拳的台灣人難與坐擁龐大資源的國民黨政權相抗衡,亦對日益掘起的中國霸權憂心沖沖,因此懷著取經的心情,前往波士頓研習。

他到會議中心後,便開始讀吉恩夏普的著書。一讀之後,愛不釋手,因為吉恩夏普開宗明義地闡示:「非暴力運動是愛,不是恨;是主動,不是被動;是挑戰不義,而不是要傷害執行不義者;是自我受苦,而不是要殘害對方;是公開,不是祕密」每一字每一句都觸到林哲夫的心。

 「這豈不是我所長期追求的理想?」他內心自忖,同時決定既進寶山,絕不空手而歸。

             在會議中,林哲夫用心聆聽吉恩夏普的理論,內心則思索如何將這套公民防衛術引入台灣,同時也與其他的會員維持密切的互動。

                   他首先邀請夏普博士到台灣演講,可是大師的行程早已排滿,兩三年內無法到台灣,於是他轉而請教其他的會員。此次參加這項會議的人來自世界各國。其中有數位是美國賓州一帶的貴格會(Quakers)教徒,另有數位來自北歐諸國,從事國防、外交與國家安全方面的研究。

由於貴格會的教友們在此之前已有非暴力行動的訓練,林哲夫乃邀請他們擔任那年七月即將在多倫多舉辦的第一屆台灣URM高級班的講師,獲得其中四位的首肯。

 那年,台灣URM訓練營的初級班與中級班皆在台灣舉行,但首度成立的高級班則仍在多倫多開設。林哲夫特別在URM高級班的課程裡加入四天的非暴力行動訓練,由貴格會的講師們輪流教授。結果,來自台灣的鄭國忠牧師與林宗正牧師等學員咸認為這一百九十八招的公民防衛術非常實際有用,都建議應儘快引入台灣。

 林哲夫為此再度邀請吉恩夏普到台灣, 但夏普博士依然分身乏術。1991年六月,林哲夫趁赴德國參加歐洲台灣同鄉會之便,繞道奧地利、挪威與瑞典,拜會他在非暴力制裁會議上認識的幾位會友。

在非暴力制裁會議擔任講員的Dr. Johan Holst其時是挪威外交研究所的所長,但在林哲夫訪問挪威時,他已轉任挪威的國防部長。他接見林哲夫時說:「瑞典已將非暴力制裁納為國家安全體系之一,稱為非暴力國防。」這句話讓林哲夫深思良久,也帶給他許多啟發。

他接著前往瑞典,拜會另一位擔任瑞典國家非暴力抵抗署署長的學員,印證非暴力制裁確可轉型為非暴力國防,讓他眼界為之大開。

回到加拿大後,林哲夫決定集中精神探討如何減少台灣人組織內耗的問題,因此到多倫多大學神學院修衝突管理的課。同時,他開車到美國,拜會普林斯頓大學衝突管理學教授Dr.  John Savage,當面邀請他到台灣開短期的衝突管理學的課。

 隨後在林哲夫的安排下,Savage博士果然於1994年夏天到台灣,在台南神學院開了一門有關衝突管理的密集課程。「大家都認為這項課程很有意義,可惜因為經費的緣故,無法繼續。」林哲夫惋惜地說。

 如此到了1994年的夏天,有一天,林哲夫忽然接到夏普博士的電話,聽得他說:「Albert,我年底可以到台灣了。」

 林哲夫立刻興奮地通知在台灣的URM同工,眾人共同為吉恩夏普安排了密集的訪台行程。該年年底,夏普博士抵達台灣後,在兩個星期內,連續在台北、台中與高雄作了十場公開的演講,並在國防部戰爭學院作一場非公開性演講,結果場場爆滿,其所到之處,皆造成旋風般的熱潮。

 此外,他們還特別在立法院舉辦一場「非武裝國防」的公聽會。夏普博士最後在離去前,對林哲夫說,世界上實踐他的理論最成功的地方就是立陶宛,建議林哲夫應力邀立陶宛的群眾運動領袖巴特凱維丘斯醫師(Dr. Butkevicius)到台灣訪問。

 

Dr. Butkevicius,照片取自網路公共財

「立陶宛人民勇敢挺身對抗蘇聯霸權,成功地爭取到國家主權獨立,正是台灣人民追求的目標。」林哲夫說:「我當然希望邀請立陶宛的運動領袖到台灣訪問,但那時的我卻想不出有何機緣去認識他們。」

  沒想到五個月後,一通來自台北的電話改變了他的生涯,也使邀請立陶宛的巴特凱維丘斯醫師到台灣訪問的構想成真。

 回台擔任立法委員

 1995年五月,民進黨立委洪奇昌打電話給加拿大的林哲夫,要他登記參加民進黨海外不分區僑選立委的初選。

 不曾規劃政治生涯的林哲夫那時正忙著給學生考期末考,亦在籌劃六月即將在多倫多召開的公民防衛術(CBD)國際會議,在聽了洪奇昌的建言,參與登記後,即用心主辦公民防衛術的會議。

 到了十月,他成為排名第二的民進黨僑選立委候選人。十二月,台灣立委選舉後,依民進黨的得票率,他當選為台灣第三屆僑選立委。當時他思索過去三十多年來被國民黨政權列入黑名單人物,數度欲返鄉探親或舉辦URM訓練營,皆無法成行,如今有報效台灣、落實理念的機會,胡不歸?

 於是他毅然辭掉擔任二十七年的大學教授職務,放棄加拿大國籍,然後拎著簡單的行囊,回到台灣,投入爭取台灣的民主與主權獨立的第一線。

1996年二月一日,林哲夫向台灣人民宣誓,就任第三屆立法委員。他加入立法院

外交及國防委員會負責審查外交、國防、僑務與退除役官兵委員會的政策和議案。與他同在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的,尚有他當年在加拿大的老同志蔡明憲立委。

 

林哲夫因是自加拿大歸國的核子物理教授,又留著一絡長鬍子,初進立法院時,格外引人注目。大家都以為他會提出有關國防軍購或核能開發的質詢,但他的發言始終停留在眾人既不熟悉也不感興趣的公民防衛與非武裝國防等議程上,因此不久,一些國會記者們便將焦點轉至其他較具爆炸性的立委身上。

 林哲夫不為之受挫。他默默地藉著審核議案,認真瞭解台灣的軍事與國防狀況,用心思索如何在台灣推廣「非暴力制裁」與「非武裝國防」、以及如何使群眾性防衛納入國安體系,成為防衛台灣國家安全的一部分。

那年年底,他獲得一個到立陶宛的機會。1996年十一月,立法院長王金平率領一團立法委員到波羅的海三小國作經貿訪問,林哲夫爭取參加,並與吉恩夏普力薦、時任立陶宛國會議員的巴特凱維丘斯醫師聯絡。

 巴特凱維丘斯醫師本是位精神科醫師,因對立陶宛的前途充滿使命感,乃轉而從事群眾運動。林哲夫一到立陶宛,立刻去拜會他,兩人一見如故。林哲夫不僅邀請到巴特凱維丘斯醫師隔年春天到台灣訪問,同時亦得到立陶宛心理建設署署長Grazina Miniotaite的許可,將其著作《立陶宛的非暴力抗爭––和平解放的故事》一書翻譯成中文。

 立陶宛回到台灣後,林哲夫立刻著手翻譯該書。與此同時,巴特凱維丘斯醫師轉任為立陶宛國防部長。因此1997年二月,巴特凱維丘斯醫師係以立陶宛國防部長身份訪問台灣。他在台灣期間,發表了〈論小國之防衛策略〉的論文。同時,林哲夫亦推出他的譯著:《立陶宛的非暴力抗爭––和平解放的故事》。一時,台灣媒體紛紛報導立陶宛人民在1989年八月成功對抗蘇聯的故事。

 「所以,縱使台灣民眾對『非武裝國防』尚無概念,但立陶宛人手牽手達六百公里、以歌聲對抗強權的壯舉已深深打動許多台灣人的心。」林哲夫說。

 他也因此成立「台灣國家和平與安全研究協會」,宣導這方面的知識,相信假以時日,台灣民眾會逐漸認識非暴力行動與非武裝國防的威力和重要性。

 四貼良藥

林哲夫在三年的僑選立委任期屆滿後,繼續留在台灣,擔任立委戴振耀與鄭國忠的不支薪助理,共同努力推動台灣的民主與人權,也希望落實非暴力行動與非武裝國防的理念。

 九十年代是台灣街頭運動最興盛的時期。台灣URM的志工們成功地運用吉恩夏普的公民防衛術,從事一波又一波的街頭抗爭運動。2000年三月,林哲夫終於目擊獨裁半世紀的國民黨政權下台,手無寸鐵的台灣人民當家作主,感動得老淚縱橫。

 民進黨執政後,林哲夫仍舊在台灣南北到處奔波。他繼續宣導非暴力行動與非武裝國防的概念,雖然有時看似無立竿見影之效,但畢生從事人權運動的他深信只要播下種子,辛勤灌溉,理念終會有萌芽、茁壯的一天。

2004228日,令林哲夫終生難忘的一幕景象終於發生!那年的總統大選前的三星期,台灣人民自動自發地站出來,從台灣頭到台灣尾,手牽手護台灣!這情景正是1989823日波羅的海三小國人民手牽手唱歌著對抗蘇聯爭取獨立的翻版,林哲夫內心的激動與興奮可想而知。

民進黨二度執政後,從前與林哲夫在加拿大從事獨運的蔡明憲先後擔任國安會副祕書長、國防部副部長與部長,曾用心將非武裝國防納入台灣的國安體系。然而這些努力隨著民進黨在2008年的下野而告一段落。

 台灣本土派在國民黨再度執政後又淪為弱勢,從事台灣人運動五十年的林哲夫悲痛之餘,覺得惟有從教育與草根運動再度著手,才能真正落實理念。經過深度思考,他重新整理URM非暴力制裁的訓練課程,加上現代管理學的「中性第三者(3rd Party Neutral ) 」與「開放空間學 (Open Space Technology,簡稱OST)」,合成他所謂的台灣人運動領導者必須研習的四道課程。

 「『中性第三者』係衝突管理學之一種,目標在營造一個和諧的社會,目前以長榮大學衝突研究所所長陳校賢博士在這方面的研究最具代表性。」林哲夫說:「陳校賢本是一位傑出的獸醫,也是北美洲首位發現「狂牛症」病例的人。他因為關懷社會運動,在醫學界服務二十多年後,重回學校,研習組織學與衝突管理學,進而成為加拿大衝突管理學院的榮譽院士。陳博士於2004年自加拿大提早退休回台灣,在長榮大學創辦衝突管理研究中心,希望對台灣社會的衝突與轉型有實際的助益。」

「至於『開放空間學』係由管理學大師Larry Peterson 的組織再造(Organization Transmission)演發而出。」林哲夫繼續說:「無論組織或教會,都和人一樣,有生長、成熟、衰頹與死亡的生命週期。要延續其生命力,必須注視其發展,適時予以改造。開放空間學就是聚集組織內部的人,針對組織及議題,提出討論,也消弭歧見,讓成員對組織更具向心力。目前,這是教會的牧師們必修的課程,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助理總幹事林芳仲牧師負責籌劃。」

 「也因此,URMCBD(非暴力制裁) 3rd Party Neutral(中性第三者)OST (開放空間學)就是促使台灣成為公義、和諧社會的四劑良藥。」林哲夫一一地伸出四根手指、目光炯炯地說。

 這就是林哲夫,一個年屆八十猶鍥而不捨地追求理想、終生以改造台灣社會、護衛台灣國家安全為己任的人。

 美麗的晚霞

 林哲夫民進黨八年執政期間,不曾擔任過民進黨政府的一官半職。他經常往返台灣與加拿大間,繼續扮演著聯繫台灣草根群眾與世界名師接軌的橋樑。

 他有很強的外語能力,亦擁有二十七年加拿大物理教授的資歷,同時長期做加拿大台灣人社區與教會的對外聯繫工作,所以他能與世界級的社會學大師如費爾博士、吉恩夏普博士或群眾運動領袖巴特凱維丘斯醫師等人談得深入,並且遊說他們到台灣演講、甚或授課。

 與此同時,他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牧師及台灣URM訓練營的學員們都有密切的聯繫,不斷地安排他們接觸最新的世界潮流思想,並接受世界級名師的教誨,提升他們的視野,增加他們的信心,也激盪他們的腦力,從而向下延伸至台灣的基層,影響台灣的社會。

 而在林哲夫長期從事這些工作,他的太太Sophia始終扮演著支持與協助的角色。自幼在日本長大、1954年即留學美國的Sophia有一種東瀛女性的婉約氣質,講著一口流利的英語與帶著日本腔的台語。

 

林哲夫與郭哲欽(Sophia )伉儷,楊遠薰攝影

生長在台灣第一位留美牧師的家庭,Sophia一直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並且深受其父郭馬西牧師的影響,視台灣為她的故鄉。也因此,她在1967年與林哲夫相識時,雖知林哲夫已因從事台灣獨立運動被國民黨政府列入黑名單,亦不害怕,坦然與之交往,進而共組家庭。婚後,她並且與林哲夫一起活躍於台灣人的教會與社區,亦幫忙招待一些到加拿大留學的台灣學生。

 林哲夫笑著說:「當年,因為我是眾所周知的黑名單人物,所以有人會忌諱與我交往,但也有人不在意。」

 他接著談起一個小故事,說:「早年,有位台灣小姐到多倫多留學,在學成即將歸國前,我與內人幫她開餞別會,也合拍一張照片。不料她回台入境時,那張照片被搜出,害她遭受許多盤問與調查,並且往後五年無法出國,讓她的未婚夫在國外足足等了五年。經過那次風波,我從此避免與人合照,免得拖累他人。」

 當年因為從事台灣人權救援工作,林哲夫頻繁與許多人聯繫,尤其自美麗島事件後,林家的訪客日增,Sophia總一一接待。而自1982年以後,因為台灣URM 訓練營幾乎年年在多倫多舉行,林家更成了台灣URM學員的招待所。

 林哲夫說:「有時候,學員較多,家裡房間不夠住,我就請Sophia帶著兩個兒子住到別人家去,她都沒抱怨。」

 Sophia在兩個兒子長大後,重回學校,研習蒙特梭里 (Montessori) 幼兒教育。她並且在1995年應台南神學院之邀,回台訓練蒙特梭里幼兒教育的師資,並協助推廣台灣的幼兒教育。爾後則與林哲夫在加拿大與台灣兩地來來去去。

 我曾數度在北美洲的台灣人聚會裡見到林哲夫教授伉儷,每回總見打扮齊整的Sophia站在留著一絡白長鬍子的林哲夫教授身旁,不斷地向前來致意的朋友微笑、鞠躬與握手。

在林哲夫對我暢談城鄉宣教組織與非暴力行動等諸多理念之際,Sophia總是微笑地在旁傾聽,不予打岔

 2010年春,林哲夫教授約我在台北228紀念公園內的「台灣公義行動教會」見面。那日的禮拜由鄭國忠牧師講道,與會的會友有林哲夫教授伉儷、Sophia的弟弟郭惠二教授、弟婦林瑪利醫師、「公投護台灣聯盟」的蔡丁貴教授伉儷、以及多位出自台灣URM訓練營的社工如林芳仲牧師、陳浩德牧師等多人。

 這些牧師與社工們都小林哲夫教授一至兩輩。他們的臉泛著平和的笑容,似乎早已坦然獻身於愛與非暴力行動事工。林哲夫在他們之間顯然是一個從事社會運動的前輩、一位引導他們與世界最新思潮接軌的導師、亦是一個與他們一樣始終心懷台灣、願為這塊島嶼獻身的兄長、朋友與同志。

 台灣URM訓練營繼續一期期地開辦,逐梯次地訓練出一批批充滿活力與理想的年輕志工。」林哲夫說:「誠然有時會面對一些挑戰,但我們的理念與方向是正確的,我們一定會繼續為推動一個愛與和諧的社會而努力。」

 在他說這些話的時後,他身旁著的Sophia依然一貫地微笑。掛在二二八紀念公園天邊的一輪夕陽逐漸映紅了天空,五彩的餘暉照在一對面帶笑容的長者的臉,林哲夫白色的長鬍子在微風中輕輕飄動,形成一幅美麗的景致。(end)

 

由左至右:陳浩德牧師、林哲夫教授、郭哲欽、鄭國忠牧師與林芳仲牧師,楊遠薰攝影。


由左至右:林哲夫教授、蔡丁貴教授、蔡太太、鄭國忠牧師、郭哲欽、楊遠薰、郭惠二教授與林媽利醫師(郭惠二教授夫人、血液醫學專家201011月合影於台北市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