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日 星期一

矽谷之夢 - 北加州顏永財與莊和子的故事( 下)

 

矽谷之夢 ()

- 北加州顏永財與莊和子的故事

楊遠薰

黃金薄膜

光罩護膜究竟用來做什麼?和子首先解釋光罩說:「所謂光罩,就是一種非常精密的玻璃底片,用在曝光機,形成影像,然後製作成晶圓,再切成一塊塊如手指般大小的積體電路﹝I C﹞。由於這種曝光機非常昂貴,一台就值上千萬美金,光罩也因此非常寶貝,若有東西能將之保護,延長其使用壽命,一些I C大廠都樂於嘗試。」

「永財發明的薄膜,就是一種能保護光罩的透明膜片。」和子繼續說:「它緊緊地蓋在光罩上面,既能防止光罩沾染塵埃,又不致影響影像的投射,是當時最新的產物。所以我行銷的對象,就是矽谷的I C大廠。」

她從朋友處取得一些I C大廠的聯絡號碼,再一家家地打電話。她向對方說,她是一個護士,因為家庭需要,兼了一個賣光罩護膜的副業,產品很好,希望對方能看看她的東西。然後,只要人家給她機會,她就帶著產品過去。

待與客戶見面後,她就將產品交給對方。和子說,她起初也不知道自己的產品有甚麼特質?只見對方仔細瞧了好一陣,讚美道:「這東西很好!」

她一聽,精神都來了,連忙湊過去看,並且問道:「怎麼好法 ?」

只見那人拿出另外一片薄膜,擺在一起,作比較說:「妳看,這一片比較霧,又有線條,妳的那一片就透明均勻多了。」

「哦!哦!」和子連聲應道,腦裡趕緊記住這些要點。等下次遇到機會,她便現買現賣。如此逐漸累積經驗,她成為這方面的專家,講起商品頭頭是道。市場也在她的努力下,逐步開展出來。

1981年,永財與和子在自宅成立「微相科技﹝Micro Lithography 公司」。和子辭去護士工作,積極開拓市場。永財則等到1982年市場底定後,才向全祿公司心辭職,專心為自己的公司打拼。

「公司創立之初,非常需要資本。」永財說:「我們到處找人投資。只要對方肯付兩萬美金,就可以獲得公司一半的股權,結果竟沒人要。在沒辦法之下,和子與我兩人合資。我當總裁,她當副總裁。我負責研發與品管,她管理人事、財務與行銷。」

就這樣,兩人從分分合合的愛人成為時好時吵的夫妻,再成為互相倚賴的事業伙伴。就像三生緣註定,縱使風風雨雨,兩人這輩子都得共撐一把傘,淅淅瀝瀝地走過來。

迎接I C風潮

八、九十年代,矽谷如日中天。舉凡想得到的電腦與電子公司如IBMAppleCISCOOracleMicrosoftIntelMotorolaLucent等,皆沿舊金山灣區,一一設廠。其他相關的大小企業,更如雨後春筍,紛紛成立。有的做硬體,有的做軟體。有的做主機、也有的做零件。有上游公司、也有下游公司。整個矽谷熱氣騰騰,房價疊疊上漲,薪資頻頻升高。那時的矽谷加油站工人,一小時都可賺十五塊美金。

那亦是個知識致富的年代,矽谷躬逢其時,成為知識產業的聖地。七十年代懷才不遇的顏永財,這回總算在適當的時機,來到適當的地方,進入適當的行業。

「要成功,得靠機遇。」他萬分感嘆地說:「成功的人常說他是如何如何地打拼,但世間打拼的人比比皆是,卻不見得個個都能成功。

「我在窮途末路時,是這顆頭腦。」他又說:「在飛黃騰達時,也同樣是這顆頭腦。腦袋沒變,但機遇不同,造化就不一樣。台灣有句俗話説:『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 拼』,我看應該是『三分靠打拼,七分天註定』。」

八十年代,IC產業一路領軍,到處發光發熱。MLI公司拔到頭籌,在IC業者剛開始使用光罩護膜之際,即攻入市場,產品又比別人好,因此穩坐同行老大之寶座。自1985年以後,MLI的生產量與銷售量即年年高居該行業之首。

「電腦、電子是男人的天下。」和子說:「我一年到頭在外參展,常常是一個女人置身在一大群男性工程師之 間。但我的態度落落大方,毫不畏縮,反而引起更多的注目。」

「我每次都將展示場佈置得很高雅,每回都吸引了很多人的參觀。」她接著說:「我以女性的溫柔與細緻向顧客解釋商品,結果展示之後,往往達到很好的交易。到後來,訂單越接越多,都供不應求。」

隨著業務不斷成長,他們在灣區的參尼維爾﹝Sunnyvale﹞市購地建廠房,並設置辦公總部。

永財對品質的管理非常嚴格,因此工廠的生產流程與品質管制皆符合國際標準檢驗〈ISO 9000〉的規格。產品獲得國際的信任,市場也為之大開。他們隨後在英國、德國、法國、以色列、日本、韓國、新加坡和台灣等國家陸續設立行銷店,使MLI公司成為一跨國公司。

顏永財說:「我們這一行的特色在於市場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利潤不是多得讓人眼紅,也不是少得做不下去。大公司不願進來,小公司因為技術不夠,也進不來。所以幾十年來,我們公司在光罩護膜業裡,始終居於領先的地位。」

事業有成後,因為業務需要,和子經常到國外出差,時而倫敦、巴黎,時而東京、台北。她說,以前當窮學生時,經常夢想環遊世界,現在生意做開了,卻像空中飛人,時常繞著地球跑。有一年聖誕節,四歲的小兒子對她說:「媽媽,我不要任何玩具,只要妳和我在一起。」聽得她眼眶紅紅,心頭酸酸。

「更困難的是,夫妻一起經營公司,難免會因意見不同而影響家庭和諧。」她接著說:「譬如,我與顧客接觸,自得將客戶的意見反應給公司。但負責研發與品管的丈夫卻覺得自尊心受到傷害,實在很為難。」

永財則說:「夫妻相處的時間越長,越容易起衝突。尤其當總裁的丈夫與當副總裁的太太意見相悖時,家裡更難見晴天,實在很危險。」

危險的事果然在1987年差點發生。當時,這對在患難中互相扶持的夫妻竟在公司業績攀向高峰之際,協議要離婚,讓週遭的人看傻了眼。好在台灣人很有處理危機的智慧,待兩人心平氣和後,又言歸於好。

「這兩人實在有意思。」一位熟識的朋友笑著說:「他們常常人前人後宣稱兩人的個性多麼不同,但事實上,他們的本質十分相似。兩人都熱心、善良、富有正義感,而且樂善好施,又不喜張揚。」

正因夫妻都具有這些特質,所以數十年來,他們慷慨解囊,長期贊助北美洲台灣人的社團、媒體與文化事業,卻鮮為人知。

顏永財(前左三)與莊和子(前左四)伉儷攝於台美公民協會年會,照片取自僑務電子報

正義與感性

顏永財的個性有感性與俠義的一面。自事業逐漸穩定後,他即陸續捐款給他認為有意義的事。他的捐款很乾脆,不具名、不露面、也不問人家怎麼做。

八十年代,島內的民主運動風起雲湧,海外的鄉親亦密切關懷與支援。1980年,芝加哥大學的廖述宗教授聯合其他的台灣人教授發起成立「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NATPA1﹞」,關懷島內的政治犯家屬,並首開島內外民主人士交流之風氣,獲得許多人的響應。

1984年,廖述宗教授接到一對不願具名的夫婦的捐款,成立「C.Y. Fund」,與其原有的慈淵基金合併,在往後許多年,從事一系列促進海內外交流與宣揚台灣文化的活動。

在促進海內外交流方面,他們邀請島內人士如呂秀蓮、陳菊、黃爾璇、鄭欽仁等人到美國各地台灣人夏令會巡迴演講,也資助島內的學者及研究生如張良澤、陳永興、李筱峰、劉守成等多人到美國作短期研究,同時贊助黃昭輝、賀端蕃、林奐勻等多人在美國的學習。至於「美麗島」受刑人 林義雄先生出獄後,到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及筑波大學的進修,更是得力於這筆基金的贊助。

在宣揚台灣文化方面,他們運用這些基金及其他資源,舉辦台灣人美術展、二二八學術討論會,並發行台灣文化雜誌、贊助台灣語文研究等等,蓬勃了八、九十年代海外台灣人的社區。

二十幾年後,顏永財才透露他與和子正是「C.Y. Fund」的贊助者。該基金的名稱係他倆姓氏的英文縮寫。

永財說:「其實在此之前,我與廖教授並不熟。我在芝大唸書時,他是教授,我是學生。我知道他,他不認識我。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NATPA做的事很有意義,我與和子都樂意支持。我們認為只要為台灣好,別人做事,我們出錢,心裡就很快樂。」

他又說:「1986年,讀到伊藤聰美的故事,很受感動。伊藤聰美是一個台灣女醫 師,嫁給日本人,生前每個月都固定捐款給在日本的台獨聯盟,從不間斷,也不具名。她四十九歲那年,不幸因攀登富士山失足而去世。她過世後,她的丈夫方披露這件事。聰美姐的故事啟發我,讓我覺得為理想捐款,無需讓人知道。」

接下來的1988年,台灣發生發生520農民事件,亦讓永財刻骨銘心。他說:「我從錄影帶上,看到一大群手無寸鐵的農民不斷地被警察毆打,一直掉眼淚。後來,我交給蔡同榮五萬美金,要他複製許多520農民事件的錄影帶,到處分送,以便讓人知道台灣農民多麼需要關注,台灣社會多麼需要改革。」

顏永財(右一)攝於太平洋時報創刊30週年餐會,照片取自太平洋時報

至於與太平洋時報的結緣,更是一個感性的結合。1987年,南加州的企業家吳西面為了宣揚台灣人理念,創辦了太平洋時報。經過八年的慘澹經營,虧損累累。更不幸地是吳西面在1995年年初因事回台,突然發現得到癌症,不久便病逝台北,令人不勝唏噓。結果在吳西面的追思會上,素未謀面的顏永財竟悄悄出現在弔唁者之中,當面交吳太太一個大白包,讓吳太太覺得非常意外,卻倍感溫馨。

吳西面驟然去世,太平洋時報隨即面臨關門。當時,南加州的文化醫師林衡哲到處奔波,希望能找一群人,合力撐住太平洋時報。結果那年三月,林衡哲到北加州開會,竟遇到貴人,危機頓告解決!

原來林醫師遇到顏永財夫婦,告以太平洋時報的困境。顏永財當下立刻答應要一肩扛起太平洋時報的財務負擔,讓林醫師喜出望外,也讓所有關心太平洋時報的人都鬆了一口氣。

顏永財出任太平洋時報董事長迄今,不改其一貫「只捐錢、不具名、不露面、不干涉」的作風。太平洋時報的刊頭一直寫著「創辦人吳西面」,從不見「董事長顏永財」的字出現。報紙的經營與內容完全交由發行人陳惠亭、社長林文政與總編輯賴慧娜等人全權處理。

他說:「報社每個人都拿很少的錢,做很多的事,可說一半義工,一半員工。大家都想讓台灣人的理念與希望,能夠盡量延續。」

事實上,他倆不僅支助太平洋時報,也資助台灣公論報、台灣文庫以及其他的台灣人文化事業。永財說:「只要對台灣有益,我與和子都支持,這是我們對台灣的愛。」

顏永財與莊和子伉儷近影,照片由莊和子提供。

和子回台擔任立法委員

和子自小接受佛教薰陶,長大後成為虔誠的佛教徒。她從誦經禮佛中得到寧靜,自朝山拜佛和參與法會中獲得喜悅。她說:「佛教的慈悲寬容,常讓我感到詳和與平靜。」

由於帶著佛緣,和子深具菩薩心腸。她在創業成功之後,除了與永財共同設立C.Y.基金外,自己亦另創一個文教基金,獻予佛教與社會福利。

多年前,她在灣區購置一棟樓宇,供作法師禪修靜思的禪齋。此外,她在荷雷斯特(Hollister) 市購買一塊地,計劃開闢成亞裔老人安養中心。

「我當護士時,」和子說:「在醫院裡見到不少亞裔老人腦力退化,忘了英語,無法與醫護人員溝通,也吃不慣西方食物,十分可憐。所以我心裡有個願望,就是希望辦一所亞裔安養中心,特別照顧講台語和華語的老人。」

「但安養院只收老人,會顯得暮氣沉沉。」她繼續說:「所以我計劃在安養院旁另設一所幼稚園,讓老人聽到孩子們的笑聲,重燃對生命的希望。長久以來,這個夢想一直我努力工作的泉源。我常想:人生無常,有夢最美,當我們有能力幫助別人時,就盡力去做。」

「人生無常,潮起潮落。」永財也跟著感嘆道:「矽谷真是個奇蹟,也是朵奇葩。七十年代,半導體在此興起,帶動整個科技產業。八十年代,ICPC、記憶晶體,一波接一波,氣勢如虹。九十年代,電子通訊、網路、光纖繼起直追,不可一世。2000年以後,雖曾一度因半導體與 IC產業的外移而籠罩一層陰影,但如今又撥雲見日,重現光芒。」

「我們對自己的期許就是不管情勢如何演變,公司的產品一定要在整個光罩護膜業居於領先的地位。就靠這樣的原動力,我們的公司迄今屹立不搖。」永財說。

和子亦不斷驅策自己繼續向前。她在灣區擔任過包括台商會等台美人社團的會長後,於20042008年期間,回台灣擔任立法院的立法委員,用心貢獻所長。

擔任立法委員期間,和子回到台灣,認真出席每一場立法院的開會,用心審核每一筆相關的預算。更重要的是她藉此暸解台灣的科技與資訊產業發展的狀況,也盡力提升台灣科技發展的條件與環境。

她說:「擔任立法委員對我是一項很大的挑戰、學習與榮耀,更是永財與我心心念念想要回饋故鄉的最好機會。」

          回首人生路,顏永財說:「我很高興在適當的時機來到矽谷,掌握矽谷發展科技的風華;我更高興在別人有需要而自己又有能力時,幫助過別人。」

顏永財與莊和子伉儷近影,照片由莊和子提供。

                和子則想起「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詩經句子。她與永財的愛情路一路走來,有辛酸、有奮鬥,也有柔情的春風與和煦的太陽。畢竟,他們一起擁有一個很豐富的人生,締造一個美滿的家庭與成功的事業,也對念茲在茲的台灣表達了他們心頭點點滴滴的愛。(End)

顏永財伉儷與可愛的孫子們合影,照片由莊和子提供。


註1: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英文全名為North America Taiwanese Professors’ Association,簡稱NATPA

註2:「城鄉宣教組織訓練營」英文全名為Urban Rural Missionary,簡稱URM

註3:「台灣人公共事務會」英文全名為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簡稱FAP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