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

懷念與蕭泰然同在的那些美好日子


蕭泰然老師2005年攝於馬里蘭州,楊遠薰提供
懷念與蕭泰然同在的那些美好日子
  
                 林衡哲

         蕭泰然這位台灣人的民族之光,他的音樂溫暖與激勵無數台灣人的心靈,出生于193811日高雄鳳山,而於2015224日經過多年身體的病痛與折磨,而平靜地去逝於美國洛杉磯,享年77歲又54

         他跟日治時期的台灣音樂大師江文也一樣,出生時設籍三芝,而客死異鄉北京,這是身為台灣人的悲哀,不能在自己的國度安身立命,必須流浪異鄉。台灣的另外二位作曲家陳泗治和呂泉生也是客死洛杉磯。祗有另一位作曲大師郭芝苑比較幸運,他像芬蘭的西貝流士一樣,都是92歲才壽終正寢於自己的故鄉苗栗苑裡。因此80年代郭芝苑數度來洛杉磯拜訪陳泗治、蕭泰然和呂泉生時,我也有機會恭逢盛會,那是我的人生中最值得懷念的一段日子。

東方浪漫派音樂大師

        1984315日,我在美國南加州催生的台灣出版社,出版了我主編的「江文也的生平與作品」,不但開啓了美國「台灣文庫」的序幕,並把日治時期台灣音樂大師江文也介紹給海內外台灣人。江文也在無數人的共同努力下出土了,他在音樂史上的地位,終於獲得台灣樂壇的肯定。

        1999年,我又花了10年時間主編了《深情的浪漫-蕭泰然音樂世界選輯》。這是我在1997年落葉歸根,重新回到母土的懷抱,並在1998年創立「望春風出版社」,首度推出的出版品,出版此書的目的是,把蕭泰然這位台灣戰後最受國際樂壇肯定的,東方浪漫派音樂大師介紹給海內外台灣人。讓他的音樂在台灣的大地上,在有台灣人的所在,普遍地流傳起來,正如貝多芬之於德國、莫札特之於奧國、蕭邦之於波蘭、西貝流士之於芬蘭、巴爾托克之於匈牙利。他們不但是自己民族的光榮,也是上帝送給人類的最佳禮物。

         以我半世紀來不斷聆賞世界名家的音樂作品,以及30多年來不斷接觸蕭泰然作品的經驗,我敢做大膽的預言:蕭泰然的音樂將是我們民族的瑰寶,他的音樂創作,是上帝送給台灣人民以及全世界的最佳禮物。

         1992年到1995年,我親臨他的小提琴協奏曲、大提琴協奏曲、鋼琴協奏曲和1947序曲的北美洲首演,每一場都是動人的、令人終身難忘的經驗,不僅台灣人受感動,連加拿大人及美國人都會感動得落淚,這時特別能夠體會音樂是國際的語言。這些歷史性的永恆時刻,我都把他們記錄下來,收集在「深情的浪漫」這本書裡,與海內外鄉親分享人生的美感經驗。

三千人音樂會讓我體會台灣音樂之美
                                  
       因為音樂本身就是國際語言,因此我與蕭老師在過去30多年來,為了共同推動台灣音樂的國際化,彼此建立了類似鍾子期與伯牙、或馬勒與指揮家華爾特這種永恆的藝術友誼。

         1978年我從紐約移居洛杉磯,蕭泰然也在同一年從亞特蘭大移居洛杉磯,我們兩人都不是為了淘金赴加州,事實證明我們是爲了開創台灣文化的綠洲而來。我雖然在定居紐約10年時,聼了將近500場國際級的音樂會,建立了對西方音樂傳統的深刻瞭解,但對台灣音樂的瞭解可以說是文盲;直到1982年蕭泰然與許丕龍及楊豐明在南加州水晶大教堂舉行3000人音樂會,把台灣作曲家的作品,例如江文也、陳泗治、郭芝苑、許常惠、馬水龍、徐頌仁等,有系統地介紹給聼眾,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台灣多彩多姿的音樂傳統,而當年負責演出的台灣年輕藝術家,例如陳慕融、陳毓襄、范雅志、郭雋音、歐逸青等,現在均已在國際樂壇上嶄露頭角。在3000人音樂會之後,我與蕭老師立刻成為莫逆之交,並成為談論音樂與欣賞音樂的最佳友伴。

合作年共同催生「台灣文化之夜」
 
         我在1982年首次聼到蕭老師的小提琴小品「台灣頌」,就深受感動,那時我就開始鼓勵他創作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但是他很謙虛的表示,他還沒有創作這種大型作品的能力。+

          1986年我在南加州催生了「南加州台灣人聯合基金會」,這個基金會的成立,對蕭泰然和我個人以及海外台灣人的文化運動,均產生重大的歷史性影響。因為基金會每年都舉行大型的「台灣文化之夜」,讓南加州的台灣同鄕享受一年一度的台灣文化精神饗宴。台灣文化之夜分為「文化講座」和「音樂節目」二大部分,前者由我負責,後者由蕭老師負責,我們總共合作了10年,在我們兩人以及基金會歷任會長及理事的通力合作下,「台灣文化之夜」見證了台灣人已具有第一流的文化,並給聼眾留下了歷史性的美好回憶。

從林昭亮的音樂會獲得靈感

        1988年我被選為基金會第二任會長,記得1988313日,我趁著到约翰.霍甫金斯醫學院參加小兒科會議後,我去華盛頓甘迺迪中心,聆賞最近來台的沙隆年指揮瑞典廣播交響樂團,由林昭亮獨奏丹麥作曲家卡爾.尼爾遜的小提琴協奏曲。他們意氣風發的精彩演出,引起全場起立鼓掌,歡聲雷動。

         就在這天晚上,我到後台去拜訪林昭亮,我問他:「有沒有臺灣或中國作曲家的小提琴協奏曲,值得你在國際上推廣?」林昭亮回答說:「中國有二首:梁祝太浪漫,杜鳴心的不夠浪漫,台灣作曲家似乎還沒有寫出感人的小提琴協奏曲。」

         由此我得到靈感,使我決心催生臺灣第一首小提琴協奏曲,於是回到洛杉磯後,馬上去找蕭老師,我以南加州台灣人聯合基金會會長的名義,給蕭泰然的一個奬助(Commission)拜託他為台灣人、也為林昭亮寫出一首小提琴協奏曲。而蕭老師也勇敢的接受挑戰,他不眠不休每天花18小時,3個月後終於在1988年歲末,誔生了蕭泰然創作的台灣第一首小提琴協奏曲。

         事後他告訴我説:「我是用給台灣人寫遺囑的心情,一氣呵成地完成此曲。」這年他50歲,因此他可以說是大器晚成的作曲家。接著我們基金會又在他52歲和53歲時催生他的大提琴協奏曲和鋼琴協奏曲,這3首國際水準的協奏曲,使蕭泰然由民族樂派的鄉土作曲家,踴昇為國際級的作曲家,開始在國際樂壇大放異彩。

林昭亮讓蕭泰然的作品揚名國際
  
        19907月在洛杉磯世紀大飯店舉行的「台灣文化之夜」上,蕭泰然與林昭亮首度面晤,並將小提琴協奏曲的樂譜送給他,第二天林昭亮就興奮地對蕭泰然説:「非常恭喜,我沒有想到東方人竟能寫出這麼美的協奏曲!」同時並允諾為此曲做世界首演。

         之後日裔指揮大山平一郎也聼到此曲,認為此曲非常有獨特的東方味道,而且充滿了生命力,於是主動找到蕭泰然,並安排聖地牙哥交響樂團與林昭亮合作世界首演,由他客席指揮。

         19921113日,林昭亮首演蕭泰然的小提琴協奏曲共3場,成為台美音樂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一頁。林昭亮事後回憶道:「當這場首演完畢時,與蕭老師同台接受聼眾起立致敬及不絕的掌聲時,我有一種難以形容的從未有過的美妙感覺,這也許是因為我們都是台灣來的,我也突然意識到我終於完成一項歷史性的創舉,第一次把東方作曲家的小提琴協奏曲,介紹給西方樂壇,我很欣慰與蕭老師共享這美妙的時刻。」

        19964月林昭亮與溫哥華交響樂團又演出2場這首小提琴協奏曲,那天蓋冠雲集,照樣轟動加拿大樂壇    同年5月林昭亮又與指揮家水藍指揮上海交響樂團,同時演出蕭泰然與譚盾的小提琴協奏曲想不到蕭老師的作品更受上海聽眾的歡迎與心靈的共鳴,有一位經紀公司的經理對蕭老師說:「蕭先生你的音樂,實在美得不得了,我們內行人一聼就知道了,我們一直想要去發現比梁祝更動人的作品,今天晚上,我們終於找到了。」

         蕭老師的音樂透過林昭亮與水藍的精彩詮釋後,的確讓中國聼眾耳服心服。這首曲子的「神韻」是上帝透過蕭泰然的手譜出的,同時透過林昭亮高超的琴藝,感動了美國、加拿大和中國的聼眾,希望不久的將來,林昭亮也有機會在台灣演出此曲,讓台灣的聼眾,也能享受同樣的感動。

大提琴和鋼琴協奏曲的創作過程

        蕭泰然大約花了一年時間,創作了大提琴協奏曲,由聯合基金會和范清亮夫婦共同合作催生此曲,並由他們的兒子范雅志與聖地牙哥交響樂團在19955月做美國首演,同樣獲得盛大成功。在節目單上,蕭老師做了很妙的比喻:「我的小提琴協奏曲像清純的少女,你會一聼鍾情;而我的大提琴協奏曲像成熟的少婦,你必須多聼幾次才會愛上她。」

         在許丕龍父親許贊育80歲生日時,許老先生向蕭老師挑戰:「我想在有生之年聼到你的鋼琴協奏曲。」就在當天晚上,我也順水推舟,再邀請蕭老師創作鋼琴協奏曲,並介紹一位音樂知已陳芳玉女士給他。在她的幫助下,蕭泰然花了2年多的時間,才完成他的鋼琴協奏曲。同時我也催生了陳芳玉一篇非常精彩的文章:「蕭泰然鋼琴作品分析」。

         陳芳玉在總結蕭泰然的3首協奏曲時說:「他的3首協奏曲,真是他一生的偉大成就,在他的音樂中,友情、思鄉與信仰在紛亂衝突的感情中散發出來,他所創造的,乃是深入反映其純真與個人靈感的結晶,他所成就的,如同指向永恆勝利的巨人。」

         當鋼琴協奏曲在1994年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世界首演時,指揮米契爾解説此曲時說:「此曲是美國的台灣人聯合基金會邀請蕭泰然寫出的一首雅俗共賞的浪漫派鋼琴協奏曲。聼蕭泰然的曲子,猶如聼見莫札特、貝多芬的曲子一樣,你馬上可以感受到作曲家獨特的風格與氣質,雖然有人稱此曲是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五首鋼琴協奏曲,但我個人覺得此曲的風格介於拉氏的第二與第三鋼琴協奏曲之間。」

         而當16歲才氣縱橫的台裔鋼琴家湯崇生,以高超琴藝征服全場2千多位台加聼眾時,我跟遠道而來的陳芳玉一起分享,扮演蕭老師的文化婦產科醫師底角色的內心喜悅,令人終身難忘。這場動人的音樂會,由台加文化協會主辦,陳慧中總策劃。

成為台灣國民樂派大師

        1989年蕭泰然教授與我跟陳芳明,帶領北美洲台灣人音樂文化訪問團,先後到全美12大城做台灣文化講座並演出他的小提琴協奏曲。每次郭氏姊妹奏完此曲,均獲聼眾起立鼓掌,那是一段令人懷念的美好人生經驗,我們把台灣音樂與台灣文化的福音傳遍北美各地,並見證了「政治使人分離,藝術使人結合」的真理,更使我體會到音樂的力量比語言更感人。

         俗語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1993年聖誕節前夕,蕭泰然因為大動脈血管瘤破裂住進醫院開刀,我們很幸運地找到世界級的日裔外科聖手橫山大夫救治,才有機會完成他的不朽傑作:「1947序曲」。

         他創作這首描寫台灣四百年歷史的作品時,的確跟西貝流士創作芬蘭頌的心情是同條共貫的。西貝流士一直希望能在歐洲樂壇,為芬蘭爭取一片天,最後他以芬蘭頌和7首交響曲以及小提琴協奏曲等,成為芬蘭國民樂派大師,同時他的作品也成為芬蘭人爭取獨立建國的民族心聲。同樣的,蕭老師也一直希望,能為台灣音樂在國際樂壇上佔一席之地,同時也期待台灣人民早日出頭天,因此他的3首協奏曲和福爾摩沙交響曲以及1947序曲,建立了蕭泰然成為台灣國民樂派大師的地位,同時也流露了四百年台灣民族的心聲。

1947序曲:台灣人的芬蘭頌

        此曲在1995年在北加州奧克蘭市喀爾文賽門劇院,舉行世界首演時,由魏斯甘尼指揮奧克蘭青少年管弦樂團與同鄉會「百人大合唱團」及女高音黃美星共同演出時,可以說是創造了台灣的文化奇蹟,讓全場觀眾不分種族都感動得落淚,我也是生平第一次聼蕭老師的音樂會感動得掉眼涙,顯然我被蕭老師對祖國臺灣之愛,以及這首曲子的國際水準所撼動。

         坐在我身邊的一位美國老婦人,當她聼到黃美星唱出鄭兒玉牧師寫的「台灣翠青」時,她情不自禁的流淚説:「我不懂台灣的歷史,但音樂太美了感動我的心。」

         蕭老師是非常謙虛的人,我平常都視他為音樂知己,而非偉大的音樂家,此刻我才頓悟蕭老師這首「1947序曲」可以媲美西貝流士的「芬蘭頌」和柴可夫斯基的「1812年序曲」,都是以充滿歷史使命感的情懷寫下對祖國的摯愛,都將是永恆的世界名曲。

         出身茱麗亞音樂院的名鋼琴家陳美滿説:「蕭泰然不僅為台灣人民譜出了一篇血淚史,同時這部作品的表現方式是不分地域與種族,大家都能接受的沒有時間性的世界性的傑出作品。」2002年我擔任台南市文化局長時,特別邀請金希文指揮音契交響合唱團,同時演出西貝流士的「芬蘭頌」與蕭泰然的「1947序曲」。事後不少聼眾都説蕭老師的「1947序曲」比「芬蘭頌」更感動,因為蕭老師寫出了我們台灣人自己的歷史與心聲。

台灣音樂文化的永恆資產
    
         我與蕭泰然30多年的友誼,見證了他是一位非常謙虛而虔誠的基督徒,並擁有人道主義和理想主義的胸懷。他也是我認識的朋友當中,最孝順、人格最崇高的一位。30年來我從未見過他發脾氣,他是徹底的和平主義者與愛國者,卻被國府列入黑名單,他所創作的音樂,將與江文也、郭芝苑、鄧雨賢的作品一樣,成為台灣音樂文化的永恆資產。

         蕭泰然的存在,不僅是台灣人的光榮,也是台灣文化國際化的先驅。我很榮幸有機會成為蕭泰然推動海外台灣人文藝復興的親密文化戰友,更感激他讓我認識台灣音樂之美。跟許多蕭泰然之友一起將台灣音樂推向國際樂壇,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一段美好時光。

         蕭泰然雖然沒有為他的子女留下任何金錢,但卻為整個台灣留下了最誠摯而豐富的音樂遺產。希望有一天在他心愛的故鄉高雄,能夠出現美崙美奐的「蕭泰然音樂紀念館」以及「蕭泰然文化中心」,並讓他的音樂,普遍獲得台灣人民的肯定與欣賞,同時也能像貝多芬、馬勒的音樂一樣地傳頌到世界各地,更期待台灣人民能團結一致合力促成蕭泰然內心強烈的「台灣人民出頭天」之夢。那美好的仗已經打過了,蕭老師安息吧!我們將會從你的音樂獲得力量與心靈的撫慰,並將永遠懷念你!(林衡哲完稿於2015315日)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