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明志的李玉琛醫師(4)
─全美第一位台灣人心臟科醫師的故事
楊遠薰`
4
1964年,他開始擔任馬大附屬醫院的心電圖研究室主任。許多年後,這所研究室以他的名字為名。
1966年,為使一家五口過較寬裕的生活,他考取馬里蘭州開業醫師執照,並將自家底樓改成診所,此後每天下班後,回家繼續看病。這時,護士出身的Gretchen就是他的好幫手。她白天處理診所的業務,晚上則幫李醫師照顧病人。
李他醫師看病入微,診斷準確,待人親切,所以病人都信任他、喜歡他。他的臨床診斷屢屢令醫院的同事折服,所以一些年輕的醫師們常求教於他。
1968
年的一天,李玉琛醫師接到急診處一位住院醫師的緊急電話,說有一位七十多歲的男性病人在接受骨骼開刀時,用了過量的epinephrine 點滴,引發高血壓,其收縮壓高達200以上,並且心律跳動不規則,怎麼辦?
因為這種治療方法是創例,所以李醫師投稿給美國醫學學會期刊《JAMA》。論文發表後,引起普遍的重視。如今,醫生以vasodilator如procardia類治療惡性高血壓,已成了醫界的通則。
1972年,一位七十二歲的病人因高血壓導致心臟衰竭,由家人護送至馬大醫學院附屬醫院急救,由李醫師會診。
他讓病人繼續每隔六小時服用一次相同的劑量,結果病人的情況逐漸好轉,最後竟得以出院!並且,病人在出院後,繼續服用beta blocker。
由於心臟無法繼續使血液回到心室,相關的器官如肺等會因此水腫。人的身體為自動調和這種現象,就使心跳加快,但心跳加快會加速心臟無力。這時,若讓病人服用微量的beta blocker,減緩病人的心跳,就可減輕其心臟收縮的壓力,將使在垂死邊緣掙扎的病人舒適些,其病況也因此獲得改善。
「但是,我的臨床繼續證實我的理論是對的。」李醫師頗感無奈地說:「因為在救活那位七十二歲充血性心臟衰竭病人後,我又以相同的方法成功地救活了另外五名患同樣病症的病人。遺憾的是,我在當時無法讓醫界的人相信這種治療方法是正確的。」(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