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懷念阿嬷





念阿嬷
許柔安/許智

       我們唸小學與中學時,阿嬷都與我們同住, 所以我們對阿嬷有許多鮮明的印象與美好的記憶。

       記得當時, 阿嬷常煮好吃的東西給我們吃。她做菜很用心,每個步驟都不馬虎。譬如阿柔愛吃油飯,阿嬷就常煮油飯。
       她煮油飯時,會一遍遍地洗米,洗到水都清了,再瀝水。然後在大鍋裡炒肉絲、香菇等作料,炒得香噴噴。作料盛起後,她再炒米、加水,慢慢地燜。燜到米透了,再加入炒熟的作料,然後一鏟一鏟地炒,炒到一粒粒的米都油亮亮。我們當時都吃得很高興,長大後,才知道她作菜是多麼地費功夫。

        她也常做鮪魚沙拉給我們吃。鮪魚沙拉比較簡單,但她同樣認真地做。她會先把西洋芹菜切得一小塊一小塊地,每一塊都同樣大小。然後一邊告訴我們:買鮪魚罐頭,要買放在油裡的,不要買放在水裡的,一邊把切碎的西芹放進鮪魚裡,再加進許多美奶滋,那味道真的很不錯。


         我們後來常想:阿嬷雖不曾熱情地對說出她的愛,但她以她的方式表達她對我們的疼愛。放暑假時,我們在家,由阿嬷照顧。阿嬷很喜歡逛街,我們家離購物中心又近,所以祖孫三人時常在上午時分一起走路到購物中心。我們到書店看書,阿嬷去買她喜愛的衣服與化妝品。
         到了中午,我們就在購物中心裡的美食廣場相見,一起吃午餐。每次,我們都點木須肉。阿嬷教我們用薄餅包木須肉和海鮮醬吃,三個人吃得津津有味。這樣的日子年復一年,到現在,我們看到菜單上的木須肉菜名,就會想起從前與阿嬷在美食廣場吃中飯的時光。


        我們家每天晚上都在一起吃飯。媽媽或阿嬷總煮豐盛的晚餐,我們圍著餐桌,一邊享用美食,一邊七嘴八舌地談當天發生的事情。經過阿嬤,我們一家密切地連繫在一起,以致後來人家時常稱讚我們是ㄧ個很親密的家庭。
        的確,我們誠然有時不夠謙卑或與緒激動,但與阿嬷一起擁有的珍貴回憶以及目睹我們的父母在阿嬷困難時與她共同走過的情景,常讓我們心裡有所啟發,覺得我們應該延續那種不可分割的家庭關係,代代相傳。




         如今,我們皆已成年。阿柔已結婚,並有一個六個月大的小女兒—曉安。阿嬷曾參加她的婚禮,卻沒機會抱抱可愛的小曾孫女。我們為此感到遺憾,然而想到阿嬷一生活得幸福長壽,又為她感到欣慰。我們的父母現都已成祖父母,相信他們會和阿嬷一樣,與我們的子女保持親密的關係,直到永遠。

我們在此懷念阿嬷,並祝她在天上安息。

孫女許柔安(Irene Hsu)與孫子許智恆(Stephen Hsu)同上

2014年5月2日 星期五

追念婆婆


追念婆婆
楊遠薰
我的婆婆許林塏堤女士於1922年三月出生台灣宜蘭,2014年四月逝於台北三芝,享年九十三歲。

認識婆婆的人都是說她是個很有福氣的人,一生福壽俱全。她生長在宜蘭的書香世家,祖父是清朝的舉人,父親林耀庚醫師是宜蘭醫院院長,自幼家境富裕,她又長得聰明美麗,所以備受疼愛。

婆婆十二歲時到臺北,就讀西洋傳敎士創辦的淡水女學校;畢業後赴日本,就讀東京女子專科學校。她無論在台或日,皆接受當時最新的西式女子教育。

1945年,她在其二哥林渭川教授介紹下,與在台灣大學執教的許振榮教授結婚。婚後,他們共同生育一女二男,家庭美滿。

1965年,公公應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數學系之聘,赴美執教。婆婆乃於1966年攜三名子女前往美國,與夫團聚。她到美國後,學英語、學開車、親自操持家務,認真適應美國生活,結果不僅讓三個孩子完成高等教育,並且照顧當時在堪大留學的一些台灣學生們, 所以至今仍為不少人懷念。 


婆婆與公公住在堪薩斯的十八年期間, 長女柏貞獲堪薩斯州立大學統計學碩士,長子學加獲堪薩斯州立大學食品科學博士,次子學倫獲堪薩斯州立大學化工博士。柏貞與王瑞華博士結婚,育一女一男。學加與我結婚,亦生一女一男;學倫與明敏結婚,生三個兒子。婆婆膝下兒孫環繞,且個個皆有成就,所以她成了親友眼中的全福太太,經常被邀在族人婚慶中「牽新娘」,就是希望將她的福氣傳給新人。

        我與學加婚後第一年,住在夫家,得到婆婆與公公的疼愛。爾後因學加的工作在外州,我們乃出外另組小家庭,然不時與他們聯繫。1984年,公公自堪大退休,回台灣中央研究院,擔任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婆婆與他同行,住南港中研院宿舍。然四年後,公公不幸病逝,婆婆乃回美國,與子女同住。

            自1988年至2004年,婆婆大都住我家。那十多年歲月是我兩個孩子正在成長的階段,所以對阿嬤留下不可抹滅的記憶。我那時在美國公司上班,每天早出晚歸,孩子放學或放假在家,都和阿嬤在一起。婆婆疼兒孫,常主動作許多好吃的菜給我們吃。她也會幫我準備作料,讓我回到家後,就能快速地炒菜。每天的晚餐就成了我們家歡聚的時光。祖孫三代總是熱鬧地圍坐在一起餐桌邊,一邊享用熱騰騰的晚餐,一邊七嘴八舌地說著當天的見聞。時至今日,那幅景象猶鮮明地烙在每個人的腦海與心上。

 2004年,婆婆參觀三芝雙連安養中心後,覺得那是一個很適合她晚年安養的地方,便開始往後她半年住美國、半年住三芝雙連安養中心的生活。這樣的情況持續到2010年8月她赴美參加孫女柔安的婚禮,再度回台後,即感體力不足,爾後乃改由兒孫們輪流回台探望她。

婆婆的孫兒孫女們長大後,皆受高等教育,分別在美國各大公司就職,晚近幾年更陸續結婚,很令她欣喜。至於曾孫女Claire 和曉安的誕生,更讓她成為一個快樂的「阿祖」。


婆婆在公公去逝後,挪出部分生活費,在台大數學系成立「許振榮教授清寒獎學金」,委託公公的學生賴東昇教授等人代辦。這項獎學金持續近二十年,嘉惠不少優秀的學生。2009年時,婆婆增加奉獻金額,並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劉太平所長等人建議下,將這項獎學金改為「許振榮講座基金(CJH Lecture Series Fund)中華民國數學學會每年邀請享譽國際的數學家到台灣演講,同時舉辦學術研討會。這項企劃現已成為台灣數學界的一大盛會,此乃婆婆在世時的貢獻。



2014年4月18日,婆婆在熟睡中安息主懷。她在世時,身體健康,經常到處旅行,對生命充滿熱愛。她走時,睡容安詳,無牽無掛,亦無病痛。她一生蒙受主恩,福祿德壽俱全,時常展露歡顏,深為後人所懷念。她是一個神所祝福的人,我們祝她安息天家。

照片說明:
1.       1967年,婆婆攝於堪薩斯。
2.       1968年,婆婆攝於堪薩斯。
3.       1977年,與婆婆合影於堪薩斯。
4.       婆婆與女兒、媳婦、孫子們合影於西雅圖。
5.       1988年,婆婆與公公合影於南港中研院宿舍。
6.       2002年,婆婆八十大壽,楊維哲教授代表台大數學系同學贈送其父楊啟東先生所繪之畫給婆婆當壽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