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日 星期一

矽谷之夢 (上) - 北加州顏永財與莊和子的故事 –

 


顏永財與莊和子伉儷攝於Micro Lithography公司,楊遠薰攝影

矽谷之夢 ()

                         - 北加州顏永財與莊和子的故事

楊遠薰

顏永財與莊和子的故事就像台灣晚間八點檔的電視連續劇,情節曲折感人。一個富家千金愛上一個窮小子,為愛私奔後,方知生活苦。一個窮小子恃才傲物,棄台大醫科於不顧,待謀職碰壁後,方悔年少太輕狂。

兩人在前途茫茫之際,來到矽谷,正好趕上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簡稱IC﹞的風潮,結果創業成功,成為高科技企業家。難得可貴的是他們在事業成功後,慷慨贊助在美國的台灣人社團與媒體,使正義之聲得以繼續延續。

一個蒲團一個僧

這是一個七十年代台灣留學生的故事。顏永財與莊和子都是台灣嘉義人,卻在不同的環境下成長。

永財說:「我的父親自年輕即患肺病,長期失業在家。我上有四個兄姊,下有一個妹妹,小學一年級時,母親去逝,妹妹送給人家養;三年級時,父親再娶。我因為和後母相處不好,所以五年級時就離家,寄住在舅舅家裡。」

「不過在台灣,會唸書的孩子都會得到照顧。」他堅定地說:「我小學畢業時,因為是全校第一名,拿縣長 獎。我唸嘉義初中時,路德教會的朱文生牧師很疼我,特別安排我和哥哥每星期日到教會打工,做些割草、掃地等雜事,給我們很好的報酬。我就靠這些酬勞及哥哥姐姐們的幫忙,唸完中學。」

和子說:「我在一個很溫暖的家庭長大。我們家是政治世家。我的外公何茂取先生歷任嘉義市長、嘉義縣長及許多屆省議員。我的母親美麗又活潑,總把我和姐姐打扮得漂漂亮亮,帶進帶出。我因為國語講得好,從小學起,每逢外公參加選舉, 我就坐在廣播車裡當廣播員,沿途不斷拜票,跑遍嘉義的大街小巷與每個鄉鎮。」

她接著說:「由於我媽媽是虔誠的佛教徒,家裡設有佛堂,所以我從小就跟著禮佛。考初中時,我求佛祖保佑,結果考上省立嘉義女中。我爸爸生病,也向佛祖求,結果痊癒。我因此篤信佛教,覺得在佛祖保佑下,日子過得平安又祥和。」

雖然兩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但唸高中時,卻同時參加救國團舉辦的中部橫貫公路健行隊。男孩聰明害羞,女孩活潑大方,兩人都來自嘉義,都是省中省女的高材生,就這麼互相吸引,萌生愛慕,爾後便悄悄地交往。

其時,他們生活的重心都在準備大專聯考,希望能考上國立大學。然後大專聯考放榜,幾家歡樂幾家愁。

顏永財高中台大醫科,壯志凌雲地北上唸大學。他說:「考上台大醫學系是我人生最感驕傲的事。我對自己能考上人人稱羨的第一志願,都覺不可思議。」

和子倒沒那麼幸運。她名落孫山,黯然到了台北,進了南陽街的補習班,準備隔年捲土重來。

永財常去看她,為她加油打氣。在舉目無親的大城裡,她對永財充滿感激與仰慕。兩顆年輕的心就這麼緊緊地結合在一起。

只是永財對醫學的興趣像一陣風,來得快,也去得快。他在台大唸了一年醫學預科後,說教動物學的老先生天天要他們背一百個生字,教學完全沒有啟發性,再繼續唸下去,腦筋都要被僵化掉。於是唸完大一,他瀟洒地對醫學院說bye-bye,轉到化學系去。

和子經過一年苦讀,隔年考上中山醫專護理科。她認真地唸完大學,然後回嘉義當護理老師。這期間,她與永財持續交往。但愛情路多坎坷,兩人個性不同,關係如台北的天氣,晴時多雲偶陣雨。後來在一次劇烈爭吵後,彼此互道再見。

為愛走天涯

接下來,和子接受家裡安排,與一位年輕的醫生訂婚。訂婚後,未婚夫及準公婆對她非常好,令她暗自惶恐。

原來和子相信命理。有一位算命先生說她會剋公婆,她覺得人家對她這麼好,萬一算命仙的話成真,以後豈不令愧疚終生?每想到此,她就感到不安。

就在這時,永財退役回來了。他聽到和子與別人訂婚,懊惱萬分,於是使盡一切功夫,力圖挽回愛人的心。

他的慇懃令和子十分為難,繼而想到永財的親生父母皆已去世,若與他結婚,當不致背負剋公婆之罪。於是想了想,定下心,就與永財走進法院,公證結婚。

兩人去了一趟法院回來,永財因為已拿到芝加哥大學研究所的獎學金,開學在即,便逕自搭飛機赴美留學。至於殘局,就留給和子單獨去處理。

和子先去找未婚夫,當面向他解釋原委,並退還訂婚戒指。她隨後到任職的學校,提出辭呈,然後回家,悄悄打點行李,當晚搭乘夜快車北上。因為她知道家裡一定會起風暴

兩天後,她在台北的耕莘醫院找到護士的工作。就在這時,她的父母獲悉她擅自與永財結婚,震怒異常,叫她從此不要再回家。

和子說:「我父親氣得差點去登報,公開聲明與我脫離父女關係。往後許多年,家裡都拒絕和我往來。」

1969年年底,和子在永財離台半年後,亦拿到赴美簽證,飛到芝加哥,與愛人會合。許多年後,和子耿耿於懷地說:「我們婚後不久,永財的後母竟然病逝,讓我不知該如何解釋。」

無論如何,夫妻團圓後,和子夢想建築愛的小巢,但不久就發現張羅柴米油鹽的日子,與異國嚴寒的冬天一樣難捱。

和子說,永財不僅課業忙碌,並且熱衷政治,對家事毫無興趣。而且永財的獎學金微薄,卻愛花錢買書,不管生活問題。她包辦家裡大小事之餘,眼看帶來的錢日漸消蝕,就開始幫人帶小孩,賺取一小時二十五分錢的工資。

半年後,和子在醫院找到工作,總算不那麼拮据。但就在這時,她發現自己懷孕,完全打亂她的規劃。

經過一番思量,她決定迎接小生命。但女兒誕生後,她發現自己既要照顧娃娃,又要做家事,還要上班,並且要準備考護士執照,簡直分身乏術。

這時,她每想起從前在台灣,家裡有佣人,過的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沒想到嫁了個才子,卻在美國受苦,就忍不住淚眼漣漣。

如此煎熬了幾個月,和子身心俱疲,乃將九個月大的女兒送回台灣,請永財的姐姐代為照顧。然後,她全力衝刺,考取了美國的護士執照。

然而正當她感到稍微輕鬆之際,卻接到永財姐姐的來信,說他們的小女兒實在太可愛,她希望能收養她,成為自己的女兒。

一封信讀得和子寢食難安,連工作也顧不了,急忙買了張機票,飛回台灣。她和女兒相處一陣子後,就把她帶回美國。

此後她訓練自己,要當個吃苦耐勞的留學生太太,也要當個慈愛的媽媽、同時還要當一個能幹的職業婦女!

莊和子攝於MLI公司辦公室,楊遠薰攝影

留學生的苦悶

身為留學生,永財也有他的困擾。1969年夏末,他抵達芝加哥大學後不久,便遇上「保衛釣魚台」的風潮。

保釣運動掀起了海外留學生關心國事的熱忱,也促使他們對國民黨政權起了質疑。保釣運動的大本營在芝加哥,保釣大將林孝信是顏永財到芝大後不久就認識的朋友。因此保釣期間,永財幫忙編印《釣魚台快訊》,經常在芝大的遠東圖書館查閱資料。

有一天,他讀到早期台共林木順寫的《台灣二月革命》,頓時淚流滿面,內心震撼不已。這是顏永財第一次獲悉有關二二八的事情。他向來認為自己博學多聞,如今竟對台灣曾有過這樣恐怖的大屠殺渾然不知,簡直不可思議。

在駭訝中,他痛恨國民黨教育的矇騙,也深覺其他的台灣學生應該知道這段史實與真相。於是他和朋友共同影印一千份《台灣二月革命》,在《釣魚台快訊》上刊登廣告,每份售價兩塊美金,居然很快賣完。許多人都激動地回應,這是他們第一次讀到有關二二八事件的史料,讀後都無比震驚。

1970年正月,保釣人士在芝加哥舉辦示威遊行。然後,他們在威斯康辛大學又辦了一場國是會議。顏永財也去參加,並在會中發表一些言論。

由於他當時尚是國民黨員,因此回芝大後,國民黨小組長要他寫報告交心,他沒理睬。不久,小組改選,他竟被其他黨員選為小組長,並主張台灣應全面改選民意代表。永財據實向上級呈報,卻從此沒有下文。

「芝加哥大學成了國民黨的淪陷區,而我就是國民黨在芝大的末代小組長,」他說。

保釣之後,反國民黨的學生因為國家認同不一,逐漸形成台灣派與中國派兩團體。顏永財認同台灣派,但其時他正面臨就業問題,自顧不暇,遂淡出運動。

他在芝大五年,主修化學,從事「低溫物化」的研究。他說:「七十年代,生物化學大鳴大放,物理化學卻相當冷門。我的一位同門師兄畢業後謀職無門,只好到加油站替人加油。我當時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唉,男人唸錯行,如同女人嫁錯尫,實在很悽慘。」

1974年,顏永財獲得芝加哥大學化學博士學位,本該歡喜慶祝,卻因謀職碰壁,心情黯淡。

他懊惱地說:「都是李政道、楊振寧惹的禍。他們當年得到諾貝爾獎,讓許多年輕人覺得第一流的人才就該唸物理化學,以便揚名異域。結果後來唸到博士,都找不到事。我就是其中之一,當時後悔得半死。」

幸好天無絕人之路,他後來在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獲得研究的機會,乃攜妻帶女前往就職。在柏克萊大學工作八個月後,他又因獲得母校台灣大學的聘書而回台灣。

「後來,」永財很認真地說:「我在柏克萊一起作研究的同事真的拿到諾貝爾獎!」言下之意,拿諾貝爾獎確實是埋藏在他心底許多年的一個願望。

1975年夏天,顏永財帶著妻女回台,以歸國學人身份,擔任台大化學系的客座教授。去國六載,總算衣錦還鄉,自然興奮。但歡喜之後,失望卻在不知不覺中降臨。

他發現自己已習慣美國的言論自由,無法適應其時台灣的威權統治。他擔憂自己的直言直語會惹禍上身,也為未能申請到國科會的研究基金感到不平,於是產生不如歸去之感。

問題是何處是歸途?想來想去,他選擇回到北加州。

顏永財攝於MLI公司前,楊遠薰攝影

矽谷的魅力

七十年代後期,全球不景氣,北加州卻一枝獨秀。矽谷的電腦、半導體業如旭日東昇,吸引了無數頭腦縝密、胸懷壯志的高科技青年前往逐夢,顏永財亦在其中。

初回北加州,他們在柏克萊租了一間公寓。永財賦閒在家,和子忽然得了重病。兩人沒有工作,亦無保險,想到美國醫療昂貴,和子自忖付不起,乃買一張機票,回台投靠父母。

永財到處找事,鬱鬱不得志。有一天,他去參加灣區台灣同鄉會,遇到台大的同學林淑慎。老同學問他在哪兒高就?永財悶悶不樂地說:「無業可就。」

也算巧合,林淑慎的哥哥在矽谷開了一家半導體公司,她的先生高政治博士即是公司的研發主任,乃邀請永財到公司面談。就這樣,永財遇到貴人,一腳踩進半導體業,此後的際遇峰迴路轉。

他聰明有實力,很快在半導體業理出頭緒。在換了幾家公司後,他受聘為在帕羅亞圖﹝Palo Alto﹞的全祿﹝Xerox﹞公司的研究員。其時,和子亦在醫院上班。夫妻倆都有工作,小家庭也跟著成長。短短兩年間,他們又添了兩個小壯丁。

1981年,永財代表公司去參加一個有關微影﹝Micro Lithography﹞的會議。他在會中聽了一場有關光罩薄膜﹝Pellicle﹞的演講,也在展覽現場看到這個最新發明的產物。

他瞧了又瞧,覺得那不過是一片透明的塑膠片,居然要價三百多塊美金,實在太誇張!因為心裡不服,永財以後逢人便講:「那片薄膜實在不怎樣,竟然賣得比黃金還要貴,實在不可思議!」

別人聽聽也就算了,但身邊的老婆聽久了,忍不住回道:「既然不怎樣,何不自己做看看?」

想了想,和子又加了一句:「你不是常嘆老天不給你機會嗎?如果這是機會,你就去試吧!」

被老婆一激,永財說道:「好,我就做給妳看。」

當時,矽谷有家名為旭電﹝Solectron﹞的電子公司,由數名台灣人聯合創立,經營相當成功。該公司的副總經理林瑞松是顏永財的好朋友,很鼓勵他研發,願免費提供一間實驗室給永財作實驗,但揚言若超過一段時日,將收取房租。

永財不敢鬆懈,白天在全祿研發中心上班,晚上即在旭電的實驗室埋頭苦幹,他若需要器材,就叫和子去買。因為和子當護士,時間比較有彈性。

經過十年的婚姻磨練,和子早已相當歷練。她白天在醫院照顧病人,晚上在家照顧三個孩子,還得經常到實驗室,幫助她的才子丈夫,從事偉大的發明。

永財也沒讓她失望。他果真用原料,製作出一片輕如薄翼、價如黃金的光罩護膜來。

「我的丈夫真不愧是個天才!」望著這塊毫無瑕疵的薄膜,和子喜孜孜地讚道。

但接下來,永財說:「和子,妳去賣。」她這才明白,原來她就是門市開發部的主任。

永財的理由很簡單,他白天要上班,走不開。但事實上,活潑外向的和子確實比害羞內向的永財更適合從事市場行銷。(待續)

矽谷之夢 - 北加州顏永財與莊和子的故事( 下)

 

矽谷之夢 ()

- 北加州顏永財與莊和子的故事

楊遠薰

黃金薄膜

光罩護膜究竟用來做什麼?和子首先解釋光罩說:「所謂光罩,就是一種非常精密的玻璃底片,用在曝光機,形成影像,然後製作成晶圓,再切成一塊塊如手指般大小的積體電路﹝I C﹞。由於這種曝光機非常昂貴,一台就值上千萬美金,光罩也因此非常寶貝,若有東西能將之保護,延長其使用壽命,一些I C大廠都樂於嘗試。」

「永財發明的薄膜,就是一種能保護光罩的透明膜片。」和子繼續說:「它緊緊地蓋在光罩上面,既能防止光罩沾染塵埃,又不致影響影像的投射,是當時最新的產物。所以我行銷的對象,就是矽谷的I C大廠。」

她從朋友處取得一些I C大廠的聯絡號碼,再一家家地打電話。她向對方說,她是一個護士,因為家庭需要,兼了一個賣光罩護膜的副業,產品很好,希望對方能看看她的東西。然後,只要人家給她機會,她就帶著產品過去。

待與客戶見面後,她就將產品交給對方。和子說,她起初也不知道自己的產品有甚麼特質?只見對方仔細瞧了好一陣,讚美道:「這東西很好!」

她一聽,精神都來了,連忙湊過去看,並且問道:「怎麼好法 ?」

只見那人拿出另外一片薄膜,擺在一起,作比較說:「妳看,這一片比較霧,又有線條,妳的那一片就透明均勻多了。」

「哦!哦!」和子連聲應道,腦裡趕緊記住這些要點。等下次遇到機會,她便現買現賣。如此逐漸累積經驗,她成為這方面的專家,講起商品頭頭是道。市場也在她的努力下,逐步開展出來。

1981年,永財與和子在自宅成立「微相科技﹝Micro Lithography 公司」。和子辭去護士工作,積極開拓市場。永財則等到1982年市場底定後,才向全祿公司心辭職,專心為自己的公司打拼。

「公司創立之初,非常需要資本。」永財說:「我們到處找人投資。只要對方肯付兩萬美金,就可以獲得公司一半的股權,結果竟沒人要。在沒辦法之下,和子與我兩人合資。我當總裁,她當副總裁。我負責研發與品管,她管理人事、財務與行銷。」

就這樣,兩人從分分合合的愛人成為時好時吵的夫妻,再成為互相倚賴的事業伙伴。就像三生緣註定,縱使風風雨雨,兩人這輩子都得共撐一把傘,淅淅瀝瀝地走過來。

迎接I C風潮

八、九十年代,矽谷如日中天。舉凡想得到的電腦與電子公司如IBMAppleCISCOOracleMicrosoftIntelMotorolaLucent等,皆沿舊金山灣區,一一設廠。其他相關的大小企業,更如雨後春筍,紛紛成立。有的做硬體,有的做軟體。有的做主機、也有的做零件。有上游公司、也有下游公司。整個矽谷熱氣騰騰,房價疊疊上漲,薪資頻頻升高。那時的矽谷加油站工人,一小時都可賺十五塊美金。

那亦是個知識致富的年代,矽谷躬逢其時,成為知識產業的聖地。七十年代懷才不遇的顏永財,這回總算在適當的時機,來到適當的地方,進入適當的行業。

「要成功,得靠機遇。」他萬分感嘆地說:「成功的人常說他是如何如何地打拼,但世間打拼的人比比皆是,卻不見得個個都能成功。

「我在窮途末路時,是這顆頭腦。」他又說:「在飛黃騰達時,也同樣是這顆頭腦。腦袋沒變,但機遇不同,造化就不一樣。台灣有句俗話説:『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 拼』,我看應該是『三分靠打拼,七分天註定』。」

八十年代,IC產業一路領軍,到處發光發熱。MLI公司拔到頭籌,在IC業者剛開始使用光罩護膜之際,即攻入市場,產品又比別人好,因此穩坐同行老大之寶座。自1985年以後,MLI的生產量與銷售量即年年高居該行業之首。

「電腦、電子是男人的天下。」和子說:「我一年到頭在外參展,常常是一個女人置身在一大群男性工程師之 間。但我的態度落落大方,毫不畏縮,反而引起更多的注目。」

「我每次都將展示場佈置得很高雅,每回都吸引了很多人的參觀。」她接著說:「我以女性的溫柔與細緻向顧客解釋商品,結果展示之後,往往達到很好的交易。到後來,訂單越接越多,都供不應求。」

隨著業務不斷成長,他們在灣區的參尼維爾﹝Sunnyvale﹞市購地建廠房,並設置辦公總部。

永財對品質的管理非常嚴格,因此工廠的生產流程與品質管制皆符合國際標準檢驗〈ISO 9000〉的規格。產品獲得國際的信任,市場也為之大開。他們隨後在英國、德國、法國、以色列、日本、韓國、新加坡和台灣等國家陸續設立行銷店,使MLI公司成為一跨國公司。

顏永財說:「我們這一行的特色在於市場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利潤不是多得讓人眼紅,也不是少得做不下去。大公司不願進來,小公司因為技術不夠,也進不來。所以幾十年來,我們公司在光罩護膜業裡,始終居於領先的地位。」

事業有成後,因為業務需要,和子經常到國外出差,時而倫敦、巴黎,時而東京、台北。她說,以前當窮學生時,經常夢想環遊世界,現在生意做開了,卻像空中飛人,時常繞著地球跑。有一年聖誕節,四歲的小兒子對她說:「媽媽,我不要任何玩具,只要妳和我在一起。」聽得她眼眶紅紅,心頭酸酸。

「更困難的是,夫妻一起經營公司,難免會因意見不同而影響家庭和諧。」她接著說:「譬如,我與顧客接觸,自得將客戶的意見反應給公司。但負責研發與品管的丈夫卻覺得自尊心受到傷害,實在很為難。」

永財則說:「夫妻相處的時間越長,越容易起衝突。尤其當總裁的丈夫與當副總裁的太太意見相悖時,家裡更難見晴天,實在很危險。」

危險的事果然在1987年差點發生。當時,這對在患難中互相扶持的夫妻竟在公司業績攀向高峰之際,協議要離婚,讓週遭的人看傻了眼。好在台灣人很有處理危機的智慧,待兩人心平氣和後,又言歸於好。

「這兩人實在有意思。」一位熟識的朋友笑著說:「他們常常人前人後宣稱兩人的個性多麼不同,但事實上,他們的本質十分相似。兩人都熱心、善良、富有正義感,而且樂善好施,又不喜張揚。」

正因夫妻都具有這些特質,所以數十年來,他們慷慨解囊,長期贊助北美洲台灣人的社團、媒體與文化事業,卻鮮為人知。

顏永財(前左三)與莊和子(前左四)伉儷攝於台美公民協會年會,照片取自僑務電子報

正義與感性

顏永財的個性有感性與俠義的一面。自事業逐漸穩定後,他即陸續捐款給他認為有意義的事。他的捐款很乾脆,不具名、不露面、也不問人家怎麼做。

八十年代,島內的民主運動風起雲湧,海外的鄉親亦密切關懷與支援。1980年,芝加哥大學的廖述宗教授聯合其他的台灣人教授發起成立「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NATPA1﹞」,關懷島內的政治犯家屬,並首開島內外民主人士交流之風氣,獲得許多人的響應。

1984年,廖述宗教授接到一對不願具名的夫婦的捐款,成立「C.Y. Fund」,與其原有的慈淵基金合併,在往後許多年,從事一系列促進海內外交流與宣揚台灣文化的活動。

在促進海內外交流方面,他們邀請島內人士如呂秀蓮、陳菊、黃爾璇、鄭欽仁等人到美國各地台灣人夏令會巡迴演講,也資助島內的學者及研究生如張良澤、陳永興、李筱峰、劉守成等多人到美國作短期研究,同時贊助黃昭輝、賀端蕃、林奐勻等多人在美國的學習。至於「美麗島」受刑人 林義雄先生出獄後,到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及筑波大學的進修,更是得力於這筆基金的贊助。

在宣揚台灣文化方面,他們運用這些基金及其他資源,舉辦台灣人美術展、二二八學術討論會,並發行台灣文化雜誌、贊助台灣語文研究等等,蓬勃了八、九十年代海外台灣人的社區。

二十幾年後,顏永財才透露他與和子正是「C.Y. Fund」的贊助者。該基金的名稱係他倆姓氏的英文縮寫。

永財說:「其實在此之前,我與廖教授並不熟。我在芝大唸書時,他是教授,我是學生。我知道他,他不認識我。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NATPA做的事很有意義,我與和子都樂意支持。我們認為只要為台灣好,別人做事,我們出錢,心裡就很快樂。」

他又說:「1986年,讀到伊藤聰美的故事,很受感動。伊藤聰美是一個台灣女醫 師,嫁給日本人,生前每個月都固定捐款給在日本的台獨聯盟,從不間斷,也不具名。她四十九歲那年,不幸因攀登富士山失足而去世。她過世後,她的丈夫方披露這件事。聰美姐的故事啟發我,讓我覺得為理想捐款,無需讓人知道。」

接下來的1988年,台灣發生發生520農民事件,亦讓永財刻骨銘心。他說:「我從錄影帶上,看到一大群手無寸鐵的農民不斷地被警察毆打,一直掉眼淚。後來,我交給蔡同榮五萬美金,要他複製許多520農民事件的錄影帶,到處分送,以便讓人知道台灣農民多麼需要關注,台灣社會多麼需要改革。」

顏永財(右一)攝於太平洋時報創刊30週年餐會,照片取自太平洋時報

至於與太平洋時報的結緣,更是一個感性的結合。1987年,南加州的企業家吳西面為了宣揚台灣人理念,創辦了太平洋時報。經過八年的慘澹經營,虧損累累。更不幸地是吳西面在1995年年初因事回台,突然發現得到癌症,不久便病逝台北,令人不勝唏噓。結果在吳西面的追思會上,素未謀面的顏永財竟悄悄出現在弔唁者之中,當面交吳太太一個大白包,讓吳太太覺得非常意外,卻倍感溫馨。

吳西面驟然去世,太平洋時報隨即面臨關門。當時,南加州的文化醫師林衡哲到處奔波,希望能找一群人,合力撐住太平洋時報。結果那年三月,林衡哲到北加州開會,竟遇到貴人,危機頓告解決!

原來林醫師遇到顏永財夫婦,告以太平洋時報的困境。顏永財當下立刻答應要一肩扛起太平洋時報的財務負擔,讓林醫師喜出望外,也讓所有關心太平洋時報的人都鬆了一口氣。

顏永財出任太平洋時報董事長迄今,不改其一貫「只捐錢、不具名、不露面、不干涉」的作風。太平洋時報的刊頭一直寫著「創辦人吳西面」,從不見「董事長顏永財」的字出現。報紙的經營與內容完全交由發行人陳惠亭、社長林文政與總編輯賴慧娜等人全權處理。

他說:「報社每個人都拿很少的錢,做很多的事,可說一半義工,一半員工。大家都想讓台灣人的理念與希望,能夠盡量延續。」

事實上,他倆不僅支助太平洋時報,也資助台灣公論報、台灣文庫以及其他的台灣人文化事業。永財說:「只要對台灣有益,我與和子都支持,這是我們對台灣的愛。」

顏永財與莊和子伉儷近影,照片由莊和子提供。

和子回台擔任立法委員

和子自小接受佛教薰陶,長大後成為虔誠的佛教徒。她從誦經禮佛中得到寧靜,自朝山拜佛和參與法會中獲得喜悅。她說:「佛教的慈悲寬容,常讓我感到詳和與平靜。」

由於帶著佛緣,和子深具菩薩心腸。她在創業成功之後,除了與永財共同設立C.Y.基金外,自己亦另創一個文教基金,獻予佛教與社會福利。

多年前,她在灣區購置一棟樓宇,供作法師禪修靜思的禪齋。此外,她在荷雷斯特(Hollister) 市購買一塊地,計劃開闢成亞裔老人安養中心。

「我當護士時,」和子說:「在醫院裡見到不少亞裔老人腦力退化,忘了英語,無法與醫護人員溝通,也吃不慣西方食物,十分可憐。所以我心裡有個願望,就是希望辦一所亞裔安養中心,特別照顧講台語和華語的老人。」

「但安養院只收老人,會顯得暮氣沉沉。」她繼續說:「所以我計劃在安養院旁另設一所幼稚園,讓老人聽到孩子們的笑聲,重燃對生命的希望。長久以來,這個夢想一直我努力工作的泉源。我常想:人生無常,有夢最美,當我們有能力幫助別人時,就盡力去做。」

「人生無常,潮起潮落。」永財也跟著感嘆道:「矽谷真是個奇蹟,也是朵奇葩。七十年代,半導體在此興起,帶動整個科技產業。八十年代,ICPC、記憶晶體,一波接一波,氣勢如虹。九十年代,電子通訊、網路、光纖繼起直追,不可一世。2000年以後,雖曾一度因半導體與 IC產業的外移而籠罩一層陰影,但如今又撥雲見日,重現光芒。」

「我們對自己的期許就是不管情勢如何演變,公司的產品一定要在整個光罩護膜業居於領先的地位。就靠這樣的原動力,我們的公司迄今屹立不搖。」永財說。

和子亦不斷驅策自己繼續向前。她在灣區擔任過包括台商會等台美人社團的會長後,於20042008年期間,回台灣擔任立法院的立法委員,用心貢獻所長。

擔任立法委員期間,和子回到台灣,認真出席每一場立法院的開會,用心審核每一筆相關的預算。更重要的是她藉此暸解台灣的科技與資訊產業發展的狀況,也盡力提升台灣科技發展的條件與環境。

她說:「擔任立法委員對我是一項很大的挑戰、學習與榮耀,更是永財與我心心念念想要回饋故鄉的最好機會。」

          回首人生路,顏永財說:「我很高興在適當的時機來到矽谷,掌握矽谷發展科技的風華;我更高興在別人有需要而自己又有能力時,幫助過別人。」

顏永財與莊和子伉儷近影,照片由莊和子提供。

                和子則想起「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詩經句子。她與永財的愛情路一路走來,有辛酸、有奮鬥,也有柔情的春風與和煦的太陽。畢竟,他們一起擁有一個很豐富的人生,締造一個美滿的家庭與成功的事業,也對念茲在茲的台灣表達了他們心頭點點滴滴的愛。(End)

顏永財伉儷與可愛的孫子們合影,照片由莊和子提供。


註1: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英文全名為North America Taiwanese Professors’ Association,簡稱NATPA

註2:「城鄉宣教組織訓練營」英文全名為Urban Rural Missionary,簡稱URM

註3:「台灣人公共事務會」英文全名為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簡稱FA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