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93歲的王康厚與妻子合影於台北家裡,楊遠薰攝影
王康厚的精彩人生 (上)
─ WUFI永遠秘書長的傳奇
楊遠薰
有「台獨聯盟永遠的秘書長」之稱的王康厚先生近日(2025年3月12日)辭世,享壽95歲。他的一生代表一個台灣人知識家庭在轉折的時代所遭遇的命運與覺悟。
他的兄弟姐妹裡,有早年獻身共產主義的共產黨員,有嚮往社會主義而在火燒島耗盡青春歲月的理想主義者,更有為台灣獨立運動奉獻生命的志士。他說:「這是一個錯亂的年代所造成的混亂現象。但不管怎樣,我們手足情深。」
2012年秋,在台北在杭州南路的台獨聯盟辦公室裏,王康厚先生娓娓談他家裡的故事。我起初聽得十分錯愕,繼而覺得這是一個與台灣命運息息相關的事實,不禁百感交集。
1
「我有十個兄弟姐妹,個個都有追求政治理想的熱情。」年逾八旬、猶精神奕奕、聲如洪鐘的王康厚說:「但十個人裡,沒有一個國民黨員。說來,這與我父親的冤獄有關。」
他說,他的父親王永宗是台灣彰化鹿港人,有些文才,因為想到日軍佔領的滿州謀發展,便於1934年攜家眷搭船到滿州的新京(現今的東北長春)。當時與父母同行的,有他的大哥、二哥、三哥、二姐與三歲的他。
抵達新京後,他的父親在滿州政府謀到一個從事調查喇嘛教的工作。母親則在新京的四年裡,又陸續生下弟弟康德與妹妹曼珠。
由於孩子多,生活清苦,父親聽同鄉洪炎秋說北京比較有發展,便於1938年帶著全家搬到北京。此後在北京住了十年,么弟康陸就在北京出生。
1939年攝於北京家中(右立者為王康厚,在父母之間者為康德
在北京期間,他的父親先在華北政府任職,然後自行經營煤炭批發。父親從商後,家境開始好轉,他唸日本人的學校,弟弟妹妹們進當地的小學,哥哥姐姐們則陸續唸大學,全家生活安樂。
但好景不常。1946年,日本戰敗的隔年,父親立刻被補,起初被控漢奸,但當局發現他是日本籍後,就將他移送至處置戰犯的單位。他父親被送至戰犯單位後,當局又發現他是台灣人,不適用「戰犯」的罪名,又把他送回原先處置漢奸的單位。
就這樣,他父親如人球般,在兩個單位裡來來回回各被送了兩次。這期間,家人憂心如焚,便不斷找人打聽、關說,同時不斷地送紅包,所以不久便耗盡家財。
此外,國民政府的偵緝隊又派三名幹員進駐他家,監控全家大小的行動。他們不僅要提供這三名幹員的吃住,並且要陪他們打麻將,還得裝輸,讓幹員們贏得痛快。
「全家因此對國民黨政府的印象壞透了。」王康厚說:「尤其正在唸大學的二哥與即將上大學的二姐更認為中國一定要革命,否則沒希望。」
後來,他父親以「戰犯」的罪名定讞,判刑五年。刑期一宣佈,當天就有人來通告,說倘送多少錢財,刑期可減半。家人立刻到處張羅金錢對付,父親果然被改判兩年半。
「1948年,父親服刑滿兩年後,又有人來通報。」王康厚繼續說:「他們說再送多少錢,就可交保。家人再度籌錢,父親果然獲准出獄。他一出獄,便離開北京,輾轉回台灣。」
父親坐牢期間,他的大哥與三哥為幫忙家計,先回台灣工作。待父親一離開北京,母親便著手處理一切,準備帶孩子們回台灣,但卻遭到二哥與二姐的堅決反對。
王康厚說:「他們因對國民黨政府非常反感,上了大學後,十分傾心社會主義。二哥當時已大學畢業,準備南下,為理念獻身。二姐那時正唸大學,非常熱衷學生運動。他們認為一個嶄新的中國就要崛起,一定會取代貪污腐敗的國民政府,堅持留在北京。」
「我那時其實很受他們的影響,」他繼續說:「也熱衷學生運動。初二升初三的那年暑假,我找了幾個同學,一起住進北大的學生宿舍,白天聽大學生們演講,晚上參加讀書會,熱情澎湃。但畢竟還是個初中生,得跟母親回台灣。」
1948年七月,媽媽帶著康厚、康德、曼珠與康陸在天津上船,二哥與二姐始終沒出現。如此一別,此後三十二年,全無訊息。
1945年攝於北京的全家福(由左至右,前排:曼珠、母親、康德、父親、康陸。後排:二姐斌斌、二哥康緒、大哥康羲、三哥康旼、康厚。)
2
1948年八月,王康厚隨著母親回到他毫無記憶的故鄉時,年滿十七歲,初中畢業。
「抵達基隆港那天是八月五日,錯過了所有公立高中的入學考試。」他說:「因為從小唸日本人的小學校長大,中文會講不會寫,所以日本投降後,我又從初一讀起,已經慢了一年。回到台灣後,發現沒學校可唸,又不願在家多耗一年,便去報考私立泰北中學。」
唸泰北高中那一年,因為個性活潑,聲音宏亮,北京話講得字正腔圓,所以很出風頭,經常呼朋喚友,具有領袖的氣質。
這時,他的父親因為中、日文俱佳,很快地在台陽礦業找到工作,擔任顏欽賢董事長的祕書,全家就在台北安頓下來。
1949年,唸完高一的王康厚興致勃勃地找了幾個同學,一起到台大法學院聽演講,如同他從前在北京參加學運一樣,但沒想到夢魘接踵而至。
那年夏末,三哥王康旼突然被捕,陰霾籠罩全家。
「康旼的個性安靜,喜歡讀書。」王康厚說:「他大學一畢業,便回台灣教書,幫忙家計。由於他唸大學時,相信社會主義,所以教書時引起一些困擾。他起初執教大同中學。後來轉到市立女中,再轉到靜修女中,最後在淡江中學執教時被捕。」
那時,白色恐怖正開始。國民黨政府全面逮捕異議份子,到處風聲鶴唳。
「三哥被捕後,馬上被判刑十五年,送到火燒島(綠島)服監。」王康厚說:「我自己也很緊張,因為泰北中學也有十一、二名學生被捕。其中兩名被槍斃,其餘的分別被判十二年、十年、八年不等。我因為過去愛說話,此時越想越害怕,便自動申請退學。」
離開泰北中學後,王康厚白天到台灣省製冰公會工作,晚上到延平補校繼續上學。如此半工半讀,直到唸完延平補校財政科。
他說,那些年,國民黨政府頒布動員勘亂時期臨時條款,開始實施長達四十年的戒嚴,同時雷厲風行地進行「肅匪」行動。無論大街小巷,電線桿與牆壁都張貼著『檢舉匪諜,人人有責」的標語。所有報紙雜誌亦配合政令,宣導民眾要提高警覺,隨時隨地保密防諜,注意可疑人物。
「有一天,」王康厚繼續說:「我在報上讀到凡是品行端正、關心時事又具有群眾性的青年,最為警備總部所關注,便心生警惕。」
此後,他刻意改變自己的形象與生活方式,藉以逃避警總的跟蹤。他自延平補校畢業後,便進建築界摸索,隨後轉進貿易界。因為說得一口流利的日語,也認識一些日商,便在台北商界建立起一些人脈。後來,他與幾個朋友合夥,一起開一家進口西藥的貿易公司。
服兵役時的王康厚(前排左一)
1958年,二十七歲的王康厚與苗栗竹南籍的方恭子小姐結婚,開始另一階段的人生。
他說:「我太太個性隨和,與人皆能和睦相處。所以父親過世後,母親就一直與我們同住。我與恭子結婚後,六年內生了二男二女,三代同堂,十分熱鬧。」
婚後的隔年,他的父親去世。「當時,」他說:「大哥工作不穩定,二哥與二姐下落不明,三哥在火燒島服刑,五弟康德在軍中服役,么弟康陸唸大二,母親與我同住,所以兄弟姐妹要相聚,全都到我家。」
提起么弟王康陸,康厚說:「他在男孩裡排行第六,所以被命名為康陸。我們都暱稱他為小陸。他從小就聰明可愛,又心軟、善良,所以最得父母寵愛。」
「他的成長過程也很順利。」他繼續說:「小學畢業,考進建國中學。初中畢業,直升建中高中部。高中畢業,依他的興趣考進中興大學園藝系。大學時,很快地贏得同班同學鄞美珠的芳心,兩人的感情一直很穩定。」
「小陸大學畢業、服完兵役後,在味全公司工作一年,便與美珠相偕到美國留學。兩年後,他活得堪薩斯州立大學的碩士學位,就與美珠結婚。又過了四年,他獲堪大植物生理博士學位,與美珠一起到紐約工作。全家都非常以他為榮。在這種情況下,有誰會相信他會做什麼壞事?」王康厚說。
1965年,王康陸留美前夕,全家合影於王康厚家。
由左至右,後排:康德、三妹夫何滿輝、大哥康羲、康厚、康陸。中排:方惠音(康德妻子)、三妹珊珊、母親、大嫂、方恭子(康厚妻子)、鄞美珠(當時為康陸的女朋友)。最前排為康厚及其兄妹們的子女。
3
然而在1971年,就在王康陸到紐約做事的那一年,調查局的人找上了王康厚。
他們到他的公司,對他說:「你的弟弟王康陸在美國被共產黨利用,做了一些傷害台灣與台灣人的事情。你要寫信勸他,叫他不要再做壞事。」
康厚心裡懷疑,但基於白色恐怖的經驗,他對調查局的人員唯諾是從。他便取出紙與筆,當面寫道:「小陸,你在美國,不要做對不起台灣與台灣人民的事情。台灣現在很進步,也很民主,你若有機會,要回來看看…。」寫完後,他把信交給調查局的人,讓他們帶回局裡寄。
隔日,正好有一日本朋友來訪。他靈機一動,立刻取出紙來,簡短寫道:「小陸,昨天寫的信,非我本意,請勿理會。」然後請日本友人帶回日本寄。
一個多月後,王康厚接到康陸的回信。小陸辯稱他在美國沒有做壞事,但被壞人誣指他是共匪的同路人,這些皆非事實。
他把小陸的信交給調查局的人,希望就此了事。但半年後,他們又找上了門,對他說王康陸仍在美國做壞事,問他有無機會到美國?當面勸勸康陸?
王康厚一口答應,隨後申請赴美考察,很快地獲得批准。事實上,王康厚本身也很想知道康陸在美國,究竟做些什麼事?
所以他直飛紐約,與康陸相見。兄弟相處時,他觀察小陸,覺得他對兄長熱誠如昔,婚姻美滿,工作順利,在朋友間也甚得人緣,對台灣更充滿關心,實在看不出有什麼變壞的跡象。
因此,他問小陸:「何以調查局的人說你在美國做壞事?」
小陸回說,他沒有做壞事。他在堪薩斯州大唸研究所時,與同學合創台灣同學會,並當過會長。到紐約後,熱心紐約台灣同鄉會的事務,並在尼克森到中國與周恩來簽署尼周公報後,與眾鄉親一起到華府抗議,還進入台灣駐美大使館內宣讀抗議文。這些想必就是他被列入黑名單、被稱為做壞事的原因。
「這些都是愛台灣的事,何以因此被列入黑名單、被宣稱做壞事?」王康厚不解地問。
「因為我們主張打倒蔣家獨裁政權,建立台灣為一民主、自由而且獨立的國家。這種主張不為國民黨政府所容。」小陸答。
王康厚十分駭異,因為在他的觀念裡,不是國民黨,便是共產黨,不曾有過台灣獨立的選項。於是,他繼續追問台獨運動究竟主張什麼?立論何在?
小陸便從舊金山和約、台灣地位未定論…一一說起,一直講到台灣前途應由島上住民自行決…等等。王康厚邊聽邊訝異這位平日不多言的小弟竟是講話如此層次分明,而且學識淵博、立論有據。此後,兄弟倆一聚在一起,便談論這些議題。(待續)
1990年,王康厚與王康陸兄弟情深,合影於紐澤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