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6日 星期日

王康厚的精彩人生 (下) ─ WUFI永遠秘書長的傳奇

 

王康厚伉儷合影於2017年世台會南美遊

王康厚的精彩人生 ()

WUFI永遠秘書長的傳奇

楊遠薰

「他是我們兄弟姐妹裡最小的一位,卻是最早走的一個。」王康厚說:「我們都一直都喜歡他、疼他。小陸坐牢期間,我在台灣的另一個妹妹姍姍每天在家做好飯菜,就帶著熱騰騰的餐盒,趕到土城看守所,送給小陸吃。他在台灣的那兩年,姍姍一直照顧著他的生活 。」

「小陸去世後,許多人懷念他,追悼的文章一篇篇地刊出。三哥康旼後來將之整理彙集成冊,並加上小陸生前的文稿,出版了《王康陸博士紀念文集》。康旼從前是社會主義的信徒,但後來受小陸的影響,也轉而支持台獨運動。」王康厚又說。

康陸在英年驟然去世,許多同志、朋友與親人咸感不捨,後來決定共同成立〈王康陸博士紀念基金會〉,以每年做有意義的事來紀念他。

「首先,我們成立〈王康陸人權獎〉,每年頒獎給對台灣人權有貢獻的人。」王康厚說:「其次,我們每年都選擇性地贊助一些能提升台灣人心靈、意識與文化的活動。接著,我們又在中興大學園藝系成立〈王康陸博士紀念獎學金〉,每年頒發獎學金予清寒向上的小陸與美珠的學弟妹們。上述這些項目都已行諸多年。」

http://blog.yimg.com/2/tNIg4rR7s58XnTufic_DhwMccSOj8VAd9FM4TR6zcoFvJtYp8ETTcQ--/72/l/vgZXHiHhi.53vsXsQp32eA.jpg

王康陸博士紀念基金會獎學金頒獎典禮後在中興大學高山農場拍攝,基金會理事游景福、方恭子,邱乾順博士、王康厚、游景福夫人、中興大學謝敎授。

至於王康厚本人,則在內心許下一個心願:他要繼續小陸的理想,為台灣建國運動盡一份心力!於是,他加入台獨聯盟,爾後無論上街頭遊行,或私下募款、捐款,都熱心參與。

1999年,他在紐約的日本銀行服務滿二十週年,四個孩子亦已學成業就,他覺得應趁餘生,做些內心想做的事。

因此在取得妻子的支持後,他向日本銀行申請退休,然後踏上返鄉之途。

回台灣後,王康厚隨即南下拜會當時任台南市長的張燦鍙。往昔在美國時,張燦鍙長期任台獨聯盟主席,王康陸皆為其秘書長,兩家交情十分深厚。

抵台南後,王康厚接受安排,擔任張市長的助理,不久便在台南市政府上起班來。

可是隨著逐漸進入狀況,他開始有了隱憂。因為他發現其時的台灣社會生態與他二十年前離開台灣時並無兩樣,依舊是講究關係與私下送紅包的社會。而這生態是他十分熟稔的環境。

他說:「五十多年前,我父親在北京被捕時,就是靠說項與送紅包才縮短牢獄之災。二十多年前,我的公司被抄時,也是靠關說與送紅包才解套。這種靠關係與送紅包的文化經國民黨由中國帶到台灣,半世紀來已在台灣的社會生根,不是一、兩個民進黨人跳進體制內,就能改革的。」

「獨盟遷台的目的就是要把清新、清流的價值觀帶入台灣社會。」他繼續說:「但海外回台從政的人一方面有行政方面的適應困難,另方面有國民黨人的四面埋伏,加上過去不曾有過利誘的挑戰,所以若不隨時自我惕厲,就很容易掉進陷阱,導致受到別人操控,無從發揮清新與清流的作用。」

他在這種憂心的情況下,在台南工作了十個月。其時適逢獨盟總部需人幫忙,他乃向張市長請辭,回到台北,在獨盟總部擔任義工幹部。

http://blog.yimg.com/2/tNIg4rR7s58XnTufic_DhwMccSOj8VAd9FM4TR6zcoFvJtYp8ETTcQ--/81/l/c_dT1mu0NRqLWljJrIBm8A.jpg

1998年,王康厚夫婦、美珠(康陸妻)與黃昭堂合影於歐遊的遊輪

「爾後十二年,我追隨黃昭堂主席從事台灣建國運動,成為人生中最精彩的一部分。」他說。

提起黃昭堂,王康厚對他由衷敬佩。他說:「黃主席自五十年代留學日本東京大學後,即與王育德教授等人合創《台灣青年》,宣揚台獨理念。半世紀來,不改其志,始終致力台灣建國運動。他律己嚴、待人寬,個性親切,講話幽默,對屬下充分信任與授權,所以與他共事,十分愉快,並且會因感受到他的人格特質,從而產生為理想打拼的熱忱。這些正是我長期追求的,所以此後便在獨盟工作,全心投入台灣建國運動。」

王康厚2000年起擔任獨盟的組織部負責人,2003年起任副秘書長,2006年至2012年擔任獨盟秘書長,創下兄弟倆皆任獨盟秘書長的佳話。

除獨盟的職務外,他還兼任「手護台灣大聯盟」財務長、世界台灣同鄉會秘書長、世界台灣人大會秘書長等職。他說:「我做的都是些幕僚與事務性的工作,但只要對台灣建國有益,我都忙得不亦樂乎。」

那些年,他認為所有運動的最高潮莫過於2004年的〈手牽手護台灣運動〉,而他有幸參與其中。

「那項運動的緣起於2003年的〈台灣正名運動〉。」他說:「那時,獨盟與王獻極合作,發起正名運動,請前總統李登輝擔任總召集人,黃昭堂擔任執行召集人。結果號召出十五萬民眾上街頭,共同為台灣發聲,帶給主辦單位無比鼓勵。」

「其時距2004年總統大選已經很近了,」他繼續說:「黃昭堂主席認為台派一定要團結,否則無法致勝。他非常希望能製造一個機會,讓李登輝與陳水扁同台握手,一起凝聚台派的力量,因此要大家構思。」

結果,獨盟採取李應元倡議的〈手牽手護台灣運動〉。這項構想來自1989波羅的海的立陶宛、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等三小國成功地以和平抗爭的方式對抗蘇聯強權鎮壓的史實。當時,三小國的政府動員了兩百萬民眾,讓大家手牽手,築成一條長達600公里的人鏈,同時和平唱歌,對抗蘇聯強權的鎮壓,結果感動了無數人,匯聚成驚人的力量,最後竟促成三小國成功地獨立。

這個構想很好,但要執行卻困難重重。」王康厚說:「因為動員的人實在太多,尤其偏遠山區很難找到足夠的人。當時由李應元說服陳水扁總統,動員整個民進黨全力配合,所以民進黨執政的縣市非常幫忙,民眾的反應日趨熱烈。到後來,辦公室裡的電話日夜響個不停,許多民眾都自動送來小額捐款,所有工作同仁內心都充滿感動,也因此忙得更加起勁。」

那次運動依然由李登輝擔任總召集人,黃昭堂任執行召集人,提議辦這項運動的李應元擔任總幹事,王獻極任副總幹事,王康厚則任財務長兼辦公室主任,負責財務、總務等事務。

228日那天, 」王康厚說:「全台灣竟然有兩百二十萬的民眾站出來!大家手牽手,唱著《伊(台灣)是咱的寶貝》的歌。那天原本安排李登輝總統與黃昭堂主席在苗栗同台,但黃主席謝絕。他說他要到南部去,讓新聞的焦點集中在李登輝與陳水扁兩位總統同台牽手上。

我們一家包括從美國回來的大兒子寧人都到新竹的竹北去,因為那裡的人較少。當所有的人都手牽手,齊聲向台灣說Yes、向中國說No、向中央山脈說Yes、向台灣海峽說No的那一刻,我真的感動淚水直流。」

兩百二十萬的民眾站出來,對長期竭盡心慮從事獨運的人,這真是甘美與震撼的時刻。「就連黃昭堂主席也說,2004年的〈手牽手護台灣運動〉是他畢生從事建國運動的精華。」王康厚道。

http://blog.yimg.com/2/tNIg4rR7s58XnTufic_DhwMccSOj8VAd9FM4TR6zcoFvJtYp8ETTcQ--/82/l/UEaPRmvrQTX4DsN2e1AowA.jpg

2004228日參加〈手牽手護台灣運動〉,與游景福伉儷(左一與二)合影於竹北。右二為王寧人(王康厚之子),右一為恭子。

然而,台灣建國的路一路走來,坎坎坷坷。2004年的手護台灣運動固然促使陳水扁總統獲得連任,但他的第二任期卻因弊案陰霾籠罩而使台派聲勢跌至谷底。

「許多人遇到挫折,會掉頭離去。」王康厚說:「但從事運動的人沒有這種權利。黃主席便具有這種堅忍的特質。他在眾人怨嘆感傷之際,領導同志繼續向前。也因此,他看到民進黨在蔡英文主席帶領下自谷底一步步地向上爬時,很感欣慰,同時亦認為小英的清新與清流十分符合獨盟的期待。所以獨盟在2011年二月總統大選一開跑,便率先召開記者會,表明支持蔡英文角逐2012年台灣總統。」

http://blog.yimg.com/2/tNIg4rR7s58XnTufic_DhwMccSOj8VAd9FM4TR6zcoFvJtYp8ETTcQ--/83/l/BH8lW_sjoGq8t6mGjaMKTA.jpg

2011年二月,台獨聯盟召開記者會,表態支持蔡英文代表民進黨競選2012年台灣總統。由左至右:羅福全、陳國雄、黃昭堂主席、王康厚、許世楷。

但就在那年十一月,倍受同志愛戴的黃昭堂因為眼睛問題入院手術,卻不幸在手術後突因大動脈剝離去世,令許多人無限唏噓,也令王康厚萬分感傷。

  • 「獨盟每次改選,」王康厚說:「大家都一致推黃主席連任。他為此無奈地笑道:『你們要我拖老命做到死啊?』,我也曾半開玩笑地回道:『主席,我陪你做到底。』沒想到一語成真。他的走,讓我及其他同工都感到措手不及。我後來回想,覺得與黃主席共事的這段歲月,真是我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一段時日。雖然我的能力有限,談不上成就,但能全心全意地為自己的理念工作,讓我覺得活出了我自己。」

    隨著黃昭堂的去世,王康厚在2012年請辭秘書長的職務。「但我會是台灣建國運動的永遠義工。」他說。


    2000年,王康厚夫婦與黃昭堂伉儷合影於巴西世台會的會後旅遊

  • 滔滔講了許多話,王康厚的聲音有些沙啞,但他繼續說:「我要強調的是,一個人要有理想,而且要為理想獻身,人生才有意義。我的兄弟姐妹都有追求理念的熱忱,其中以小陸實踐得最透徹。他因為身懷理想與使命感,始終孜孜默默地朝目標前進,所以毫不浪費人生。

    我後來有幸追隨黃昭堂主席,覺得他更是這樣一位為理想獻身又謙卑的人,所以他能影響別人,也讓人懷念。我們這一代努力倡導建國運動,未必能親眼見到成熟的果實,但是將『建立台灣成為一新興且獨立國家的理想』深植在每個台灣人心中是我們的責任,我們盡力去做,也期盼代代相傳,因為這是台灣的希望與未來。」

    隨後,康厚兄陪我走出獨盟的辦公室。因是早春,天有些寒,我們在北風吹拂的街口道別。走向忠孝新生捷運站,我想著黃昭堂、王康厚、王康陸這一代為台灣前途激昂澎湃的人都或已凋零、或已老去,不免有些感傷。但他們都已盡了心力,也活出了人生的真諦,惟願他們的理想成真,讓建國的理念成為許多台灣人心中的一盞明燈。(End)

    後記:爾後十多年,我幾乎每年都有機會與康厚兄見面,或在台北,或在各地舉行的世台會上。2022年十月,我與學加還被他邀請至台北中北路的海霸王餐廳,參加他92歲的生日壽筵。2023年十月,他已與病魔纏鬥一些時日,但我與學加到他家探望他時,他猶神智清楚,親切依舊,當天談了許多話,非常令人懷念。

    • 謹以此文紀念WUFI永遠的秘書長王康厚先生

    • 20231019日,王康厚伉儷(前排)與作者(楊遠薰,左二)、許學加(右一)合影於台北寓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