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5日 星期日

吳哥的破曉


破曉時的吳哥窟 (楊遠薰攝影)

吳哥的破曉
楊遠薰

早在七十年代,我在台北工作時,曾隨一位美籍青年習英語會話。有一天,老師興奮地說,她將隨朋友到神秘的Angkor Wat (吳哥窟),因此得跟我們說再見。

那是我第一次聽到Angkor Wat的名字,此後,吳哥與神秘在我腦裡劃下等號。光陰似箭,一晃飛快過了四十多年。2019年歲末,我終於得有機會與阿加在台北參加到柬埔寨的旅遊團,一睹吳哥真面貌。

吳哥是高棉王國的首都,隨高棉王朝的興衰而起落。十五世紀,高棉敗亡,吳哥被廢棄,終至淪落叢林裡,直到十九世紀末才被法國人所發現。

吳哥古蹟在二十世紀開始被挖掘。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吳哥古蹟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並請世界各國予以認養與修復。如今,出土的吳哥古蹟多達兩百多座,其中最負盛名的一座就是Angkor Wat

Angkor Wat 即是我們過去慣稱的吳哥窟,當今華人口中的小吳哥。此外,還有人稱之為皇城。

「到吳哥,一定要看日出,才知道什麼叫做美。」當地導遊說:「不過,這是老白的興趣。我帶過的老中團則寧可在酒店睡大覺。去或不去,由你們自己決定。」

幸好,我們的團員一致決定要去。導遊乃與我們約定除夕那天的清晨四點半在旅館大廳見。

那是一個有趣的經驗。2019年最後一日的四更天,戶外仍一片漆黑,我們摸黑上路。遊覽車走走停停,最後停靠在某處的公路邊。拿著手電筒的導遊再三叮囑我們,一定要緊緊地跟著他,否則走丟了,他不負責。

我們下了巴士,方知公路兩旁皆泊滿了車。四周人影幢幢,很快形成人潮。然後,在黎明前的黑夜,眾人肩捱肩地在公路疾行,感覺像一群逃難的難民,倉皇地向前奔命。

不久,我們離開公路,步上一座很長的橋,越過寬闊的水域,再踩著高低不平的草地,來到一個水塘邊。

「到了。」導遊說:「你們各自找位置,面向前方,準備拍照吧。」

我定定神,朝前靜靜凝視,果見前方有一團黑黝黝的建築,幾根尖塔矗立在正中央,時為清晨  550分。
黎明前的吳哥窟(許學加攝影)

這時,人潮陸續湧進。大家沿著水塘邊站立,個個人手一機,若非手機,就是相機,擺好架勢,準備拍照。

557,曙光初現。但見前方一字排開的建築開始朦朦朧朧地呈現,五座高聳的尖塔的輪廓也越來越明顯。

曙光初現的吳哥窟(許學加攝影)

606分,天漸破曉。此時除了龐大的建築外,水中還出現一根根直立如傘狀的椰子樹的倒影,池裡也隱隱出現一點點的紅花,淒淒迷迷地浮在水上。

拂曉時的吳哥窟(許學加攝影)

        615分,天全亮了。但見一長排如城堡般的建築氣勢磅薄地屹立在眼前,五座圓錐狀的寶塔巍峨地矗立在中間。雄偉的建築前是一大片遼闊的草坪,草坪銜接著靜如止水的蓮池。池塘裡,一團團的睡蓮輕盈地漂浮在水中,朵朵紅蓮俏麗地展露笑靨。啊,這是多麼美麗的一幅畫面!


天方破曉時的吳哥窟(楊遠薰攝影)

不知何時,緋紅的朝霞佈滿天空,大地呈現一片眩麗的美。這景致真是宏偉中帶著和諧、壯麗中帶著寧靜。我不禁在心裡惋惜法國印象派畫家無緣見到此良辰美景,否則當今全球各大美術館真不知要蒐藏多少幅有關Angkor Wat的不朽名作呢!

朝霞滿天的吳哥窟(楊遠薰攝影)

此時,周遭盡是「喀嚓,喀嚓」的拍照聲。真感謝數位相機與手機的發明,讓吾人無須擔憂底片是否即將告罄,只要不斷地按下快門,便能將眼前見到的美景,悉數納入記憶的晶片。
趕來觀賞吳哥日出的遊客

忽然,我覺得很像錯過了些什麼,連忙轉身問領隊:「你有沒有看到一輪火紅的太陽自天際冉冉升起?我怎麼沒看到?」

「沒有,今天沒有日出。」領隊說:「不見得每個人到吳哥,都看得到日出。我帶隊這麼久,也才看過兩次。」

來自全球各地的遊客

啊,到吳哥,竟沒看到日出?我真想頓足,但繼而一想:能在晨霧朝曦中,見到如此脫俗美麗的Angkor Wat,也該心滿意足了。

這時,來自全球各地的遊客像完成一樁大任務般,開始自拍、互拍或輕鬆地談笑,然後逍遙地各自逛城去。

朝霞滿天的吳哥窟(楊遠薰攝影)

Angkor Wat為高棉國王蘇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 1113– 1150) 在十二世紀時興建,一共費了三十五年完成。這是一座供奉毗濕奴(Visnu)神的印度教神殿,最大的特色就是主建築的正中央巍峨聳立著五座層層疊高如金字塔般的寶塔,象徵印度教的須彌山,四周環繞的護城河則象徵著誕生宇宙的乳海(milk sea)

象徵須彌山的寶塔(楊遠薰攝影)

雄偉壯麗的Angkor 如今已被列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由於是石砌的建築,外觀看來像歐洲皇室的城堡,但不同於歐式城堡的是它不是國王的宮,而是敬拜神明的神殿,所以建築內部的中央是空曠的方形廣場,四周則有廊環繞。

 Angkor Wat神殿的內部(楊遠薰攝影)

迴廊的壁上刻有許多仙女的浮雕。若仔細觀賞,將會發現每尊仙女的五官、表情、手勢或姿態都略有不同。

Angkor Wat神殿的浮雕(楊遠薰攝影)

我們站在神殿的迴廊裡,仰頭凝望中央寶塔上的石雕。此時,清晨的陽光照耀著巍然聳立的寶塔,散發出金黃的光輝,讓寶塔顯得更燦爛。

燦爛的中央堡塔(楊遠薰攝影)

神殿的頂層是供奉毗濕奴神的聖所,故殿方對參拜者有衣著上的要求。袒胸露背者固不被允許,著短裙或短褲者亦被禁止。

 登往三樓的石階非常陡峭。據說這種設計是要讓參拜的僧人懷著虔的心,毫無二念地登上樓去。但對遊客來說,因無扶手,大家都爬得戰戰兢兢。


供奉毗濕奴神的神殿 (楊遠薰攝影)

主建築外面,隔著一條馬路,是環繞四周的石牆。石牆外面是寬廣的護城河。過了護城河,是一望無際的茂密叢林。據說  Angkor Wat之所以能保持得如此完整,就是因為有護城河的阻隔,才能擋住旺盛叢林的侵犯。

神殿外的圍牆(楊遠薰攝影)

Angkor Wat 為一占地200公頃的Complex,除主建築外,還有其他幾棟小建築。我們參觀了主建築,步下階梯後,在偌大的廣場走一圈,然後憑著記憶,摸索著走回來時的門。

這時說「摸索」,其實不為過。因為我們來時,天尚未亮,大家都全神貫注地隨導遊手電筒打出的燈光前進,根本不知自己身在何處。而此時陽光普照,四周景物一目了然,總算看清楚吳哥窟的真面貌,也才明白原來它的正門是面西,不是如其他寺廟般地朝南。

吳哥皇城的正門(楊遠薰攝影)

走過穿越護城河的長橋,回頭凝視吳哥窟的皇城,覺得此城不僅神秘美麗,更固若金湯。俯視橋下的水域,但見粼粼的河水與天上的藍空白雲相輝映,現出層層如浪花的白光,頓時想起印度教所說的「乳海翻騰」,莫非這般景致?


吳哥皇城外的護城河(楊遠薰攝影)

護城河裡,幾撮出汙泥而不染的紅蓮在水中展露嬌顏,與迤邐的白雲倒影共同營造出一種淒迷似夢的情境。這時,我想起導遊所言:「若到吳哥,必得看日出,才知道什麼叫做美。」心想:姑且將之改成「若到吳哥,必得看破曉時分的皇城,才知道什麼是美」吧!(End)


1 則留言:

  1. Thanks so much for sharing. I have enjoyed reading your well written stories.

    Take care.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