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

淡泊明志的李玉琛醫師(3)



  淡泊明志的李玉琛醫師(3)
─全美第一位台灣人心臟科醫師的故事
楊遠薰
 
3

船抵美國西岸後,李玉琛改搭灰狗巴士,到東岸北卡羅萊那州的德爾罕(Durham)市,直接到華茲(Watts)醫院報到,展開他另一個嶄新的人生

五十年代的美國南方尚是一個黑白種族隔離、東方人也甚少見到的社會。李玉琛說,初到醫院工作時,有時不免有人會投以不同的眼光,但隨後發現他是醫師後,便予相當尊重。

身處異鄉,李玉琛深知要克服語言、文化與種族等種種障礙,唯有以良好的態度來贏取好感,靠優異的表現來博得信任。於是素來勤奮認真的他更戰戰兢兢地學習,待人處世亦溫和有禮。

一年後,他通過考驗,獲得華茲醫院的留任,開始擔任住院醫師。時為1955年,他年滿三十歲。

那時,美國的住院醫師每隔一天得上二十四小時班,週末從星期五進到醫院後,要等到星期一才能出來。「因為大部分時間都住在醫院裡,所以叫住院醫師。」李醫師笑著說:「我有一次連續工作四十八小時,待走出醫院時,腰都直不起來。」

「既然在美國工作這麼辛苦,有沒想要回台灣?」我問。
「我回不了。」他搖搖頭,說:「因為我被警總列入黑名單。」
「你怎知道?」
「我辦出國手續時,警備總部的人暗示過我。他們要我早點離開台灣,不要再回去。」他答。
「是葉盛吉的緣故嗎?」
「對。」他點頭道。

既然走向不歸路,他惟有持續向前。在德爾罕市時,醫學是他生活的全部。他全神貫注地學習,亦藉與醫院同事及病人的交談,增進自己的英語聽講能力。

但畢竟在那裡的生活是寂寞的。他說,當時那裡不僅沒有中國餐館,連醬油都是奢侈品。所以在1956年,當他獲得華府 (Washington D.C.)一所剛成立的醫院聘請他為總住院醫師 (Chief Resident) 的聘書時,便欣然前往。

孰知,他抵達華府後,發現那家醫院還在大興土木中。於是,他到白宮附近的一所急診醫院 (Emergency Hospital) 當住院醫師。

在急診醫院行醫時,他認識一位來自德國的美麗護士Gretchen。由於兩人皆是異鄉客,兩顆孤寂的心便很自然地結合。但基於一些現實的考量,他們並未論及婚嫁。

如此過了一年,那所聘他當總住院醫師的醫院還是沒落成,倒是座落在巴爾的摩市區的馬里蘭州立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需要一名高血壓科的醫師。他去應徵,很快地被聘用,因此搬到離華府約一小時車程的巴爾的摩市去。

馬里蘭州立大學(簡稱馬大)醫學院成立於1802年,是全美國第一所由州立大學創辦的醫學院,其附屬醫院就在醫學院旁邊,兩者皆座落在巴爾的摩市區的蘭伯德(Lombard)街與格林( Green) 街之間。這所醫院後來便成了李玉琛醫師終生服務的地方。

1957年,李玉琛到巴爾的摩的第一年,在馬大附屬醫院的高血壓科看病。他說,看病時,他發現許多病人因高血壓導致心臟衰竭。適巧那一年,診測病人心跳的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phy,簡稱ECG)剛問世,對瞭解病人心臟的情況很有幫助。

他因為對先進的醫學很感興趣,便在1958年申請進心臟科,接受為期兩年的心臟專科訓練(Fellowship)

1960年,在心臟科完成兩年的專科訓練後,李玉琛醫師成了在美國的第一位台灣人心臟科醫師。他此後在馬大醫學院與附屬醫學院展開一系列心電圖與回音心圖(Echocardiography)方面的研究。

            他同時亦作了人生另一個重要的抉擇。1960年,他與在華府急診醫院認識的德裔護士Gretchen 結婚。兩人婚後定居在巴爾的摩市郊,並且在六年內連續生了一女二男,很快地建立起美滿的家庭。(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